来源:中国科学报
GE《2013中国理工科人才》白皮书发布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反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对于理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中国的理工科人才在学术和职业发展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10月23日,一年一度的GE科技节在上海开幕。在今年的科技节上,GE中国研发中心发布了《2013中国理工科人才》白皮书,并举行校企论坛,与业界共同探讨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问题,并将GE的经验和与会者分享。
理工人才困境
2013年,GE委托美国独立调查公司,对在读的理工科学生、在职业生涯当中有3~9年工作经验的一些工程师,和从事工程类工作的理工科人才进行了调研,并结集成《2013中国理工科人才》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尊重和声望是受访者选择理工科职业的主要原因。92%的受访者认为“很自豪成为一名工程师”,7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中国最具声望的职业之一,81%的受访者认为理工科职业是对中国社会最有价值的职业之一。
然而,虽然理工科人才强烈认同自身的职业价值,但有很多受访者认为,理工类职业未能提供足够的自我发展机会和应得的收益。
在白皮书中,有78%的受访者认为,人们不了解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多么艰辛,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他们需要社会给予的尊重与其付出不成正比。
此外,调研还发现了理工科人才在教育和实践方面的脱节。调研显示,在校读书期间,理工科学生认为所受教育基本可以满足他们工作当中的需要和技能。但是从学校转入职场后,他们发现他们的潜能发挥和他们的期望值是有差距的。
而在职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方面,受访者认为,他们从事理工科、工程类专业所获得的回报,与从事管理的人员是有差异的。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转型,他们的转型要么是去国外进一步谋求深造,要么是去从事不同的岗位,尤其是一些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