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013年11月5日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5大重点产能过剩行业中,并规划了未来5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
近期,《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召开的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电解铝阶梯电价制度正在抓紧制定;2015年底前全国将淘汰炼钢和炼铁产能各1500万吨、水泥产能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2000万重量箱;各地还将取消过剩产能行业用地优惠政策等。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并规划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线图”,凸显了一些领域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说,我国钢铁产能分别达到10亿吨左右,足以满足“十三五”时期需求。“钢铁工业正陷入严重过剩,特别是低端产能绝对性过剩。”而同样是产能过剩的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5%左右,低于国际正常产能利用率80%的水平。
“国家2004年对钢铁项目实行核准制,但因不坚决、不到位,效果不大。钢铁行业无序扩张,不合规的比例高达六成。”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
权威部门警告,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今年煤炭价格比去年跌了三分之一,但卖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够买一根冰棍,即便如此,寒冬季还未真正到来。
《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则称,中国钢铁产量过剩或加剧中欧贸易争端。“中国在过去的几年间生产了过多的钢铁……这引发欧洲同行的抵触和警惕。”
与此同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过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
“近年来,部分行业陷入过剩、干预、再过剩、再干预的怪圈,甚至连光伏、风电这样的新兴产业也出现过剩。”国务院参事汤敏说,“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
淡化GDP考核势在必行
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要求及时公开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进展情况,是此次国务院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
“引导地方政府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淡化GDP考核。”赵昌文说,“产能过剩背后是政绩观作祟,这在经济增速下行时更明显。”
浙江企业家阮先生对自己两年前涉足光伏行业“头痛不已”,巨额资金压力让他一再反思当初的选择:“当时虽然对涉足光伏业有顾忌,但是政府的鼓励和支持逐渐打消了顾虑,结果一投几个亿进去,深度‘套牢’。”
据他介绍,当时去各地考察,不少地方都是“一把手”接待,一些县区给予“零地价”,高补贴优待,银行也主动提供贷款。“还没盈利,多晶硅已经过剩”。
一位区县领导坦言,如果GDP“比赛排名”下降,上面压力很大,自己脸上挂不住,以至于一些项目化整为零、未批先建。“看邻县上钢厂生产线,你还能安心指望‘种地致富’吗?肯定没条件也要努力上。”
“表面上看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盲目竞争,都想搞自己的项目。”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结果造成重复建设“遍地开花”。
“不斩断GDP崇拜观念的根子,产能过剩怪圈就很难打破!”赵振华说。
化解难题不能“一刀切”
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新一届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需求下滑、产能过剩等问题和挑战要保持清醒认识。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途径是“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核心任务是“管住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
“产能过剩问题是个老问题,大约每5年出现一次。”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说,此次中央重视程度之高,举措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据分析,许多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注重“扶大限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推倒一座旧高炉,新上一座新高炉”,工艺先进了,产品差不多,规模反而更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盛志诚认为,国务院近期强调,用惩罚性电价、水价等政策惩罚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用环保手段抑制产能过剩的方向非常正确。”
对于产能严重过剩,中央政策强调“化解”而不是“抑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这说明消化产能需提高标准,如鼓励公共工程用高性能、高标号混凝土,强制推行三级以上高强钢筋,在消化过程中支持先进产能和高端产能发展等。
有人担心,强制性淘汰企业产能有可能遇到地方政府的阻碍,行政性指令只是短期对策,从根本上化解过剩危机,还需要减少政府干预,调整生产要素价格,推动行业竞争,实现产业升级。
专家指出,一些地方GDP挂帅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下决心改革现有政绩考核体系,淡化产值考核机制,增加人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考核的权重。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
多手段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黄鑫
《经济日报》,2013年11月5日
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际上是推动地方更加自觉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产能总量,避免出现“越淘汰越过剩”的怪象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 记者黄鑫报道:在今天举行的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是被近年来各地区实践所证明的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首先,继续做好‘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朱宏任介绍说,这包括要确保列入今年3批公告的企业落后设备,在年底前彻底拆除,全面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完善财政奖励政策、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鼓励地方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二是抓紧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通过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朱宏任说。
朱宏任透露,距离编制“十三五”淘汰落后计划只有1年多的时间。工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新的加严的环保新标准,把握好加严的尺度,既不能过严脱离实际,也不能过宽影响实施效果,还要考虑过渡期的问题。依据新标准检查各相关企业达标情况,对不达标企业亮“黄牌”要求限时整改。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列入“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三是尽快出台重点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朱宏任表示,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下,必须要严禁新增产能、遏制无序扩张。在此前提下,需要统筹好发展先进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考虑地方发展经济、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的现实情况,调动地方和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
朱宏任认为,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际上是推动地方更加自觉地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是给“出路”的政策,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可以有效控制产能总量,避免出现“越淘汰越过剩”的怪象。同时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与淘汰落后的矛盾,有利于推动工作尽快取得实效。
朱宏任透露,将抓紧研究出台产能过剩行业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具体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做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置换方案进行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告,将置换产能列入淘汰名单,监督落实。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制度,支持跨地区产能置换,引导国内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