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4年01月04日 01:06
[导读] 截至2013年底,仅七年时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1089个项目,支撑了1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
原标题:创新驱动 铸造特色基金品牌
——写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立20年之际
王先民 林 华 李成平 本报记者 俞慧友
截至2013年底,仅七年时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1089个项目,支撑了1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以近1/3的项目,支持和培育了该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了七大国家创新群体落户湖南,有效提升了该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能力。
创立20年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培养了科技人才2.4万余人,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领军型科学家脱颖而出,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2000项,发明专利3500余件。湖南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者,95%以上曾获该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目前,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两大系列及资助体系,建立健全了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地方基金发展之路。
四两拨千斤 20年“20倍”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成立于1993年,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及与自然科学相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并设立专门机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
20年来,基金投入资金1.6亿元,资助项目5630个。累计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00余项,获国家经费资助逾30亿元。比例高达近20倍。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湖南省自科基金以年均1∶30(省自科基金投入经费:国家自科基金资助经费)的比例稳居全国前列。
统计表明,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成果70%以上曾得到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截至目前,该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近2000项,年获奖数从1993年的23项增至2012年的172项。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湖南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达20个,其中13个项目属科学基金项目直接资助或预研培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入选湖南省创新研究群体库的“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了首届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全国仅三个团队获此殊荣)。
高水平科技论文则是衡量基础研究工作的另一重要标志。20年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含国家)累计资助发表学术论文约14.3万篇,被SCI、EI收录5.1万篇。“十一五”期间资助发表论文16941篇,比“十五”期间增幅58%,资助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4231篇,比“十五”增幅120%,论文收入率比“十五”提高近7%。2009年以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在SCI、EI的收录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培苗”
近年来,湖南省科技厅依托优势学科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将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功能定位于人才发现和培养,充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练兵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培苗”。
基金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支持富有潜力的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构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引导项目评审、管理、结题模式。该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率大幅提高,在其他类型项目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仅从2009年到2012年,项目资助数就增长近3.5倍,3年共安排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9项,超过项目总数的80%。
2006年,湖南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突破亿元。2012年,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突破6亿元,连续7年实现年均超40%的高速稳定增长,为1993年省自科基金投入经费的30多倍。
基金规模三级跃升
20年来,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由1993年不足50万元的投入,到1995年突破百万元, 2006年突破千万元,自身规模实现了由十万、百万至千万的三级跃升。
该省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紧跟基础研究发展趋势,以“坚持战略导向,激励自主创新,以均衡各学科发展和解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重点,加强对优势研究领域的支持,在研究水平与成果产出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为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了以生命科学为带头学科,产业基础良好的工程、材料及信息科学为热点学科,综合性、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大的化学、数理、管理科学均衡发展的学科布局结构。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在基金支持下,截至2012年,该省共计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49个,省级重点学科196个和重点建设学科60个。
基金还积极培育扶持弱势学科,实现了全省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坚持全面布局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对具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学科重点培养扶持,增强了相关学科领域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新研究实力,巩固和拓展了该省优势学科地位。如,中南大学以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各大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排行榜第14位,该校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占比达全省的75%,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占比51%。
注重顶层设计 打造特色基金品牌
一直以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度注重顶层设计。在功能定位上,积极加强与国家基金委的衔接,聚焦国家战略,对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服务科技产业发展”的思路,培育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
在目标导向上,处理好“种树育材”与 “沃土培苗”的关系。坚持预研定位,为国家输送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苗”,另一方面,把“具相当基础和能明显有较好产出效益”的地方项目作为应用基础资助的重点。
在实现路径上,处理好项目研究与人才团队培养的关系。不断完善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认真研究了该省人才成长规律,绘制了该省学科和人才“地貌图”,打造了完整的、相互衔接的人才资助和培养链,优化了省科学基金人才系列项目年龄层次,密切对接了国家自科基金,在资助年龄上形成了梯度,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明显,能在前沿研究冲击国家乃至世界水平的、稳定的人才队伍。
基金积极发挥预研孵化、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的三大功能。把创新群体和杰出青年两个高端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程。实施创新群体和杰出青年两个高端人才系列项目,加强对国家基金的预研储备;强化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基础研究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其对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的聚集效应,推进项目、学科、平台、人才一体化,发挥“项目×学科×平台×人才”的最大乘数效应;鼓励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横向联合,申报省市联合基金,为地方政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建立联合基金制度,推动地方科技创新活动的对接和技术、人才的储备。现设有省市联合基金和青年人才联合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视创新管理和制度的完善。重新修订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及一系列管理办法,充分吸收了国家和湖南省自科基金政策和制度的新趋势、新变化。基金建立了适应不同学科特点和不同类型项目的中期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报告制度,以及基金资助项目成果评价制度,使其更为科学规范。
为了科学公正评审,打造口碑公信牌,湖南基金委组织专家对评价体系系统研究,完善了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坚持推行通讯评审中的“双盲”评议办法,并由驻厅纪检部门对评审过程予以全程监督。
新年伊始,湖南将在创新基金管理体制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提升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改善的能力、加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争取更多国家自科基金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