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制造业大而不强面面观
  • 点击数:1171     发布时间:2014-04-04 16:06: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中国能源报 

  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一直是近年久唱不衰的一个话题。

  在3月22日开幕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为论坛重磅推出的分组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邀集了多位政企高层人士共话制造业由大变强战略。

  现状:大而不强特征明显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会上介绍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的总量迅速攀升,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按照现价美元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同时,徐匡迪还拿出了一组国内数据,现在中国72%的城镇就业人口集中在制造业领域,95%的出口是制造业的成品货物,原材料出口已经基本没有,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就业与出口的主力。

  “中国被称作制造业大国当之无愧,但大而不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主持分组会时说。

  张军扩指出,中国制造业过度依赖于低人力成本、高资源消耗的环境代价,技术水平低,企业满意度低,产品附加价值不高;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完毕,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也正逐步显现,瓶颈制约在加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徐匡迪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表征:第一,核心技术对外的依存度高,中国80%的高端芯片依靠进口;第二,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增速缓于规模的增速,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过渡依赖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率低;第三,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第四,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第五,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和局部应用阶段。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分析称,由于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尤其是劳动人口的变化,在不断地推动工业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并进行产业的升级;如果看看现在这个平均人数的话尤其是农民工的人数,所谓年龄的这种套利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史毕福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家对工业的主要反应也会是对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和影响,同时大家开始关注空气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要实现现代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