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能源装备“服务型制造”重在落实
  • 点击数:695     发布时间:2014-04-09 15:59: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中国能源报

李毅中表示,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仍需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力度

3月26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员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发言中强调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性,并为此出谋划策。

李毅中表示,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达到70%左右,在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了近六成,如欧盟 52%、日本54%、美国约60%;我国目前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尚无准确数据,但发展滞后、比例偏低是不争的事实。

在能源装备产业,市场环境已经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单纯的生产制造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和利润,依靠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方式也已成为过去式,产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增加环境成本的局面亟待破解。因此,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成为行业企业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何为“服务型制造”?一般释义为:围绕制造业生产制造过程(尤其是前端和后端)的各种业务,开展专业的服务活动,这类服务活动总称为现代制造服务业。通俗地说,“服务型制造”向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依托产品的服务,或整体解决方案。

服务化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能源装备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是不合理现象仍然十分严峻,尤其体现在传统加工制造业务比重大,而现代制造服务业务比重小。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能源装备企业仍依赖实物产品生产,虽然在产量上不输发达国家,甚至在多数行业国内企业产量已高居世界前列,但营业收入、尤其是利润方面却难及国外,究其缘由,服务性增值业务缺乏是主因,服务性增值业务在总产值中占比过于偏低。

不过,像东电、哈电、上电、一重、沈鼓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售前服务、成套设计、产品制造、安装调试到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业务链,完成了从单纯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服务性增值业务占主业比重逐年提升。

但从整体来看,能源装备企业服务意识和能力颇显不足,常出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缺位、交货工期延误、运行调试故障频出等问题,成为制造业服务化推进的一大掣肘。

业内人士表示,国产能源装备相比国外产品具有价格优势,而随着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低价优势逐渐削弱,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强劲的竞争力,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国内工程机械就已进入7S店新模式,能够提供包括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二手车、专业培训、金融工具支持等七大类服务,成为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服务型制造”排头兵。

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曾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功能’”,此言一语道出了“服务型制造”本质。因此,在转型升级的现代制造语境中,企业不能局限于出售产品,而要敢于开拓产业链上下游并出售相关服务。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