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创业大潮下科学家该如何抉择
  • 点击数:510     发布时间:2014-07-16 17:0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7月7日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学家创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心态太浮躁?面对创业大潮,科学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应该如何处理好科学家和创业者这双重身份的关系?在近日由科技部人才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科技厅、苏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科技领导力提升交流活动暨领军人才服务发展苏州行”活动中,“科学家与创业之道——科学家如何成功创业”的议题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激烈讨论。

    科学家创业是社会太浮躁吗?

    “我认为科学家不能创业,也不应该创业。”对于当前的科学家创业潮,清华科技园总裁梅萌“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在他看来,科学家是认识世界的,企业家是改造世界的;科研需要静,创业需要动。两者思维模式不一样,只有极个别的人能既当科学家又当企业者。

    “教授总想当企业家,企业家总想当教授,这就造成整个社会的浮躁。教授就应该做教授该做的事。教授可以帮助企业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但合理的状况应该是各司其职。”梅萌表示,“而这需要制度变革,包括对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整个社会要更尊重科学,更尊重那些潜心20年、30年做同一件事的人,要对这种有理想的人赋予更大的社会价值。”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科学家可以去创业。但究竟是要当科学家还是要当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所抉择,不要把两个身份弄混。”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庞明表示,“科学家创业,就要放下科学家的身份好好去创业。不然就把创业的事交给有能力创业的人或者职业经理人,为企业也为科技成果带来更大效益。”

    “不排除有科学家创业成功的案例,但综观世界500强企业,有多少是科学家引领创业成功的?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应该在科学发现中占领科学创造制高点,更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扎实搞好科研攻关。”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研究部主任何海燕表示。

    现代服务业短板倒逼科学家创业

    面对质疑,科研人员们却有不同看法。

    “实际上,科学家与创业并不矛盾。在纳米技术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兰·J·黑格尔教授创办了5家以上的企业,哈佛大学查尔斯·利伯教授也开办了十几家公司。这些企业都发展得非常好,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两位教授也位居美国最富有的科学家之列。”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春儒看来,创业是国际纳米领域“大咖们”的常规之道。

    此外,国内也有一些科学家创业的成功案例。比如柳传志创办联想集团实际上是科学家创业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得非常好,这也和洪茂椿院士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

    “我个人的观点是鼓励科学家创业,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弱化制约科学家创业的各种因素。”对于科学家创业,王春儒旗帜鲜明地持支持态度,并呼吁国家进一步为科学家创业扫除障碍。

    不过,在更多人看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创业实际上和我国国情有关,它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短板。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邹小波表示:“教授的主业确实是教书,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要创业?这是因为现在大学有很多科研成果,但是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却不多,而科学家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服务社会,看到‘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

    科技部人才中心教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科学家手握科技成果,并且知道它的未来前景,但是企业看不到,所以科学家很着急要自己去创业。虽然其中会经历千辛万苦,但是为了把自己‘生下的蛋’孵成小鸡,科学家也要去冒这个险。其实,许多科学家更愿意在实验室长期做研究,他们去创业也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选择创业实际折射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是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造成了这一现象。”

    科学家创业要有合作思维

    争议也好,质疑也罢,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国越来越多手握先进技术的科研人员开始积极投身创业,从星星之火逐渐形成一股热潮。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新政策,进一步为科学家创业保驾护航。

    做过科研也经历过创业的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一路走来品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科学家或者科技人员去创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不要认为科学家有一个发明创造就有什么了不起,实际上做研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盈利还很远。”江风益表示,“科学家在实验室做科研时往往是不计成本的,历经百次试验,成功一次就代表你成功了。但创业做产品是要讲究成本和利润的,生产100个产品,只要其中1个有瑕疵就有可能带来你的失败。科学家创业一定要摆正心态,才能和投资方更好地合作。”

    在南京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万舜看来,科学家创业有其自身优势,但是要掌握几个变化。“一是从点到面的变化。过去是关注技术,现在要关注生产、市场、营销、用人等。二是要把对物的研究转变为对人的研究。三是把提升理论研究能力转变为提升管理能力。”万舜表示,“另外,科学家创业还要注意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急功近利。”

    多年来帮助多家高科技企业做战略规划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院长霍国庆发现,企业规模发展到5000万元至5亿元时是一个危险区间。“许多企业做到这个规模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是假象,很容易死掉。”霍国庆表示,“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比尔·盖茨,他们在企业做大后都会请职业经理人来担任首席执行官,自己退居二线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科学家创业更多的是把握技术方向,很难兼顾经营和管理。因此科技家创业一定要有合作思维。”

    “转变思维应该贯穿科学家创业全程。”王春儒表示,“科学家应该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科学家创业可以有多种模式。科学家可以直接创业,但科学家有了科研成果也不一定非得要自己出来开公司,可以通过和企业家合作,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孵化模式,让科学家更好地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来,最终可以使科学家受益,整个社会也受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