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机器换人,产业工人去哪?
  • 点击数:871     发布时间:2014-08-19 21:06: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一场声势浩大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运动正在全国铺开,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企业行为到政府推动,当美的、富士康、徐福记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机器工人”上岗时间表,当顺德骄傲地宣称未来三五年将出现机器人占领的“无人工厂”,当浙江省雄心勃勃地推进每年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人们不禁担心机器人进入工厂后,工人们的命运将被如何改写。

    什么行业的工人将被机器人取代?专家表示,那些重复劳动、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但在成本重压下,现实远不止于此。在调查中发现,机器人甚至已经“入侵”高端西服定制这类以手工工艺见长的行业。或许现在应该反过来问:什么行业的工人不能被机器人取代?

    不过,担心机器人带来工人“失业潮”或许尚早。一方面,多数制造行业里机器人密度还很低,离大规模“抢饭碗”还有相当距离。一项数据显示,世界前三大机器人应用市场韩国、日本和德国,平均1万职工中机器人使用量分别为396台、332台、273台;而根据我国相关规划,到2020年机器人密度才能达到100台以上。另一方面,目前机器人所替代的大部分是简单劳动,而且是劳动力市场供应最短缺的部分,有专家认为,这恰恰解决了局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由此看来,机器人大规模取代工人还将有一个缓冲期,而这正是我国产业工人宝贵的转型期。要在机器人时代保住饭碗,工人们必须随同产业一起“转型升级”。

    未来的工厂里,“人+机器人”组合将是最普遍的劳动呈现方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与机器人“共事”的人,即能够独立操作各种工业机器人的工人,以及能够集成、维修机器人的高级技术人员。而当前,这类人才的缺口巨大。有机器人厂商诉苦,高级工程师千里迢迢飞去外地帮用户解决问题,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开关不会用。

    人才缺口不补上,机器人产业就不可能真正铺开,这已成为机器人行业的共识。国内一家机器人企业负责人曾估算,某地一家水龙头企业使用50套机器人抛光系统,需要操作、维修、保养机器人的专业人员150人。推而广之,全国规模以上水龙头企业超过500家,仅该领域需要机器人专业人员就超过7.5万人。可见,工人们如果能成功实现“转型”,施展拳脚的天地仍然广阔。

    如何使传统工人实现“升级”以适应机器人时代?专家认为,这需要企业与高等院校联手,通过资源整合,快速为行业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在沿海地区,已经有企业看到了机器人技能培训中蕴藏的“金矿”,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桥,结合双方优势,为人才提供理论培训与实践平台。

    工人们也应顺势加强自身学习。机器人时代,你想成为机器人的“主宰者”还是“助手”?这其中技术含量的差异将带来岗位、薪酬的天壤之别。懂得管理、集成、维修机器人的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高薪争抢的“香饽饽”,而单一操作机器人的工人则会沦为车间的最底层。一位企业家说得好:“工人不会因为新设备的到来而被淘汰,而会因为不适应或不学习而被淘汰。”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