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广州出“十招”民科大提速——广州市民科产业发展概述
  • 点击数:611     发布时间:2009-08-27 13:26:37
  • 分享到:
关键词:

    从广州市刚刚“出炉”的6月份工业统计数字中,记者发现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的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高达23%,是全市工业产品增速的两倍以上。在去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广州市的民科企业产品产值依然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増速,成为广州市抗击金融风暴的中流砥柱。

 

  30年前,“孔雀东南飞”大都是飞往广州;15年前,广州留学人员技术交流会,又使广州成为留学人员回国的第一站。广州成为全国人才高地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热土。2008年尽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表现出良好的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据统计,在广州近千家民科企业中,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76家,总收入在1000万—1亿元的企业410家,人均创收103.4万元。2008年,广州市通过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534家,其中民营科技企业432家,占80%

 

  近5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改革与人才的优势,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产业。从十个方面做足工作,开动民科发展“动车组”,使民科产业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一是“高瞻远瞩,谋定而动”。研究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和集群发展。

 

  广州市围绕软件、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战略和规划研究,先后研究制定了软件、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在政府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予以重点支持,有效地引导了民营科技企业在这些领域的集群发展。至2008年年底,全市认定软件企业826家,软件产业产值560亿元。2008年,全市生物产业实现产值721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

 

  二是“营造环境,激励创新”。广州市推出不断完善的有关政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先后颁布了几十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了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给予奖励;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在职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市政府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2亿元,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落实国家关于“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等政策措施。

 

  把广州市民科园建设成为民科企业之家,不断完善园区后勤保障平台、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总部经济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产学研实践基地、中小民营企业培训基地等四大基地。

 

  三是“项目支持,示范带动”。广州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支持民科企业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让民科企业通过承担政府项目提高创新能力。据统计,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每年获得市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数均占市财政资助项目总数的30%以上。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还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了“广州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2008年,广州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安排资金3000万元,资助66个项目,其中民营科技企业承担64项,占97%

 

  此外,广州市实施创新型企业示范工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8年,认定了第一批创新型企业10家,其中民营科技企业就有5家,分别给予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是“创建平台,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在行业、领域中有一定规模,具备一定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其他类型的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对被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级研究开发中心的,按省重点中心配套资金200万元,市重点中心配套资金100万元,一般中心配套资金50万元的额度分别给予资助。目前已有45家民营科技企业建成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有7家民科企业相继建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五是“完善管理,做强做大”。对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引导其建立产权清晰、管理规范、机制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制度,促使企业做强做大。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金发、迪森、七喜等企业先后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个性化激励机制,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2008年技工贸总收入达53.9亿元。

 

  六是“专利战略,核心创新”。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并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200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明专利授权736项,拥有发明专利1951项。

 

  七是“网络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及基地的建设和规划,形成分工协作的区域产业网络和专业化产业集群。推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的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沃土。2008年广州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广州科学城积极推进电子信息平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五大创新集群。

 

  八是“强化中介,提升服务”。近几年,广州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建立了10个创新平台;在纳米技术方面与中山大学共建了“纳米光电材料与技术基地”;在电子信息方面,由省、市和相关高校、企业联合建立了广州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广州集成电路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出资3亿元,在广州共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南沙广州市还与中科院以全新模式创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创建广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的科技中介体系。目前全市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孵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全市共有市级、区级和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

 

  九是“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为吸引国内外的中高级科研人员、留学人员来广州创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对高级科技人员给予奖励,解决科技人员的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市政府还设立了用于回国留学人员来穗创业的专项资金。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继续举办11届,吸引了不少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至2008年底全市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超过1200家,获得政府政策性支持的企业达737家。

 

  十是“纽带桥梁,合纵连横”。成立了民营科技型企业协会,架起政府与民营科技企业沟通的桥梁。多年来,协会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民营科技企业的需求和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为民营科技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协会广泛联系政府、社会等部门,利用各种资源对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宣传和鼓励。通过推荐民营科技企业家参加国家、省、市劳动模范的评选,省、市百强民营企业评选等,树立民营科技企业的良好形象。协会还牵头成立了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工会联合会,团结广大民营科技企业员工,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