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都说物联网会在未来的10至15年迅速改变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如何改变?改变什么?这个改变可能来自产品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但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物联网的创新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方向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改变并不会仅仅发生在高科技公司,更可能发生在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如同前几年的企业信息化、互联网化所带来的冲击,物联网也会成为一种常态,加上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在日常生活中、在商业应用中实现其价值。
在近期炒的火热的“物联网革命”中,不少报道都援引了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物联网商业指数”调查。该调查称有高达75%的高阶企业领袖正积极研究物联网所带来的相关商机,有30%的企业领袖认为物联网将开启新的营收机会,且有全球75%的高层经营者开始思考其公司是否应该有物联网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于是,在各方产业领导者的大力鼓吹下,“物联网”一夜之间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成为现阶段最受重视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不过,面对这看似潜力无穷,却又难以描述的市场动能,究竟有多少物联网项目真正落地?又有多少企业从物联网价值中获利?日前在研华科技“WISE-Cloud物联网云平台联盟发表会暨大数据商机论坛”上,笔者似乎可以窥探到一些如何落地的案例与策略,以及物联网技术如何为企业所用的切实做法,想拿来分享与探讨。
物联网思维,等待你的脑洞大开
如同在“互联网革命”中,所有人都高喊着要有“互联网思维”。物联网的落地也需要“物联网思维”的支持,来期待各种脑洞大开,从而实施物联网在不同垂直行业的创新。对于物联网思维,研华嵌入式运算事业群副总经理张家豪有着独特的见解:“物联网思维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产品,一个APP软件,而是从企业的产业规划开始,从组织架构开始就考虑做调整,在每个企业自己的立足点上创造价值。”
当然如果物联网思维只流于字面解释,将仍然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让我们抛砖引玉,在脑洞大开前,先看看研华分享的几个IoT案例。研华嵌入式运算事业群协理邱柏毓在其演讲中分享了通过物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创造价值的案例及其个人对这些案例的研究。
案例:设备制造商如何通过物联网创造新价值。
据邱柏毓介绍,这是一家典型的设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变频马达,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卖设备来赚65%,后期维护服务带来30%盈利,其所覆盖的商业范围基本在亚洲。和许多设备制造商类似,他们面临的主要营运挑战来自价格战和成本。当然,成本除了制造成本,后期维护的人力成本也很关键,且这一成本压力会随着卖出设备量上升而不断增加。
运用物联网思维后,该公司对其变频马达的产品设计做了调整,从一个封闭的设备系统,变为开放、可管理、可集成的设备。一方面,由于变频马达是很耗能的产品,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探测实现智能的变频来达到节能的效果,这样该公司可以通过节能使其客户节省开支达到产品增值。同时也可以通过在设备上安装维护探测,收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分析来合理解决后期设备是否进行维护和进行怎样维护的决定,从而实现人员维护成本的降低。
案例:系统集成商如何通过物联网创造新价值。
第二第三个案例是关于系统集成商的分享,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除了设备的获利,更多的获利将集中在维护服务和系统的整合上。而低毛利和硬件收入的降低会是持续挑战。案例中的数据中心也是耗能最多的地方,IT系统设备集成商可以在其数据中心的项目中,通过物联网实现环境控制、电力系统的协同合作,从而达到节能优化。在数字广告牌的案例中,系统集成商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跨平台管理理念,解决其大范围广告牌覆盖后运营成本过高的风险。
当然这样的案例更可应用于零售业、交通管理、智能楼宇、生产管理等各行各业,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应用的协同智能。而其中,能通过物联网思维来颠覆垂直行业的运营现状、创造新的商机和价值将是关键。
物联网落地,物联网技术如何为企业所用
有了脑洞大开后的基本概念成型、也有了想要通过调整达成的目标,就能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实现价值创造。
通常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中,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系统开发人员会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有:技术复杂度、缺乏标准、安全和隐私、成本等诸多方面。
对此,研华嵌入式运算事业群产品经理张家恺给出了对于架构开发及实物探讨的具体建议。在研华提供的WISE-Cloud物联网平台中,想要提供给企业一个稳定、快速、整合、模块化的开发及运行环境。在WISE-Cloud中可提供包含感知数据、数据的无缝搜集与传送的硬件、智能设备远程管理、全方位数据、系统及传输的安全性防护的软件平台,也可以更进一步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及机器学习模块等。
该平台中所提供的核心技术包括有SUSIAccess核心引擎、RESTful API界面、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基于McAfee与OpenSSL的安全防护等,以此来协助企业攻克其在部署物联网平台时可能遇到的上述挑战。SUSIAccess是全方位的设备管理软件,主要提供传感器和设备管理、以开放架构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云服务,以及物联网SDK。RESTful架构是一种流行的互联网软件架构,其突破平台与程序语言障碍,能透过Http Request即可从云端服务取得或上传信息,无论使用任何操作系统或语言开发都能简易整合。WISE-Cloud预先整合微软的云计算服务 Azure的IaaS及PaaS服务,提供物联网的数据运算与大数据分析,同时透过机器学习模块,直捣核心的分析及预测,可提升产品服务与商务策略。WISE-Cloud也同时整合全球领导防毒防骇的McAfee与OpenSSL,提供系统保护、白名单防护、传输安全等工业级的防护机制,可确保服务或系统安全。
当然对于企业在实际部署初期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张家恺也给出了其解释与建议:
硬件层面:如何整合各类终端,特别是对客户已有硬件、系统的整合能力?
“WISE-Cloud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架构,” 张家恺表示,“完全有能力整合非研华的装置,不论是第三方的Sensor、节点设备、网关,或是第三方的私有云平台,甚至是和企业既有的解决方案整合都没有问题,WISE-Cloud的相关源代码可以开放给企业做接入。”
当然,张家恺也坦言,如果是使用研华自己的硬件,整体应用服务功能上的实现会更理想,“因为硬件是研华自己提供的,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内部构造,如PCB板构造或是某芯片引脚的情况,如果要实现某些具体的应用功能开发或硬件层的监控会更容易实现。当然,如果采用研华预整合的整套方案,开发时间可以节省很多。”
软件层面:私有云还是公有云?
很多企业在体系构架之初也会考虑其系统数据是否需要上传到云,对此,张家恺的建议是:“很多具体的实施意见需要企业能和研华通过深入到访来做研究,这也是研华此次在中国大陆地区招募联盟合作伙伴的初衷。每个企业对云架构的需求都会不同,要根据不同需求做规划与设计。
不过总体来说,企业可以根据其远程管理所需铺开的面大或者小、数据处理的复杂性、跨地域性、计算量的弹性、储存空间的弹性、资料重要性和保密程度等进行选择。”“同时,除了WISE-Cloud目前拥有的远距离装置管理、控制与监控、数据采集等能力外,研华的平台也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如Windows Azure,拥有包括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联盟的形式提供给企业。”
关于物联网平台的标准化问题?
对于标准化问题,张家恺表示,“研华希望通过此次联盟招募和合作,在各项物联网落地的过程中慢慢完善,逐步形成一致性,当然如果有合适的已有标准出现,研华也会纳入平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