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北京:构建多层面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
  • 点击数:748     发布时间:2017-05-19 11:1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诞生起,一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至今已走过30年发展历程。30年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探索出许多新的运行机制,涌现出众多新的管理模式。今日起,本报开设《中国孵化器30年》专版,旨在回顾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3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展示孵化器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孵化器里发生的精彩故事,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1989年3月,北京市科委成立了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是北京地区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20多年发展,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创业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等有机联系和互动的创业服务体系。2012年,北京出现第一家创新型孵化器——创新工场,标志着科技孵化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5年以来,众创空间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服务机构在该市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

目前,北京科技孵化机构主要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机构组成,三者构成了北京科技孵化机构的基础。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市国家级孵化机构数量已达到183家(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大学科技园15家和众创空间125家),发展形势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孵化器探索创新模式,引导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北京市坚持对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的引导方向,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性孵化器发展规划(2013-2015)》《关于进一步促进首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孵化器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积极推进创新型孵化器建设。

在资金支持方面,自2005年起北京市科委设立孵化体系建设促进专项资金,着重引导孵化器提升投融资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等也分别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吸引留学人员创业、支持孵化模式创新等方面支持孵化器建设。各区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相继发布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支持办法。

目前,北京市孵化器已初步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格局。孵化器投资主体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以创业投资、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孵化、持股孵化等为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对接产业发展,提升孵化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能力。自2011年度起,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基地建设,结合北京市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基地18家,覆盖海淀、丰台、西城等7个区县。

孵育基地产业特色鲜明,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启迪孵化器、北航科技园为代表的“孵化服务+创业投资”;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为代表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联盟”;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早期投资+全方位创业辅导”等。孵育基地聚集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超过1300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超过55亿元,累计产出上市公司30余家,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超过140人,孵化机构产业培育的微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支持孵化器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搭建企业国际化发展平台。依托双边国际科技合作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孵化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对接国际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等资源。高创天成孵化器建设“中意企业创新孵化器”,为中意技术转移开展服务;清华科技园、厚德创新谷、瀚海孵化器、车库咖啡在美国硅谷建立孵化器。其中,瀚海孵化器在德国慕尼黑、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建立了孵化器,搭建海外高端创业者向国内转移的服务平台;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与芬兰、以色列等国的孵化器、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服务器等建立合作,对接国际资源,服务软件企业“走出去”和优秀项目“走进来”。

鼓励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发展,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在中关村地区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和先行先试政策的带动下,2012年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涌现了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6氪等创业服务资源集聚化、服务模式多元化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为进一步鼓励孵化器创新孵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市将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认定为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果。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体系及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范围。2015年以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北京市众创空间得以蓬勃发展,先后认定北京市级众创空间141家;被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125家。

支持和引导孵化器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创业孵化网络建设。2000年,北京市成立了首家孵化器行业协会——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作为市级层面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联合体。随着北京市孵化器建设的不断深化,该市区县孵化器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迅速。各类孵化器社会组织的建设,推动该市初步形成了以孵化器为核心,创业企业、科技研发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其他创新资源有机结合的孵化服务网络。

简化企业登记流程,优化准入服务,鼓励创新创业。北京市工商局制定出台《关于简化工商登记程序优化准入服务的意见》,推出了以“流程简化手段优化”为核心的10项举措,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能,鼓励创新创业。

多措并举

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快速发展

面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新特点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北京市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创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快速发展。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推进《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力争在法律层面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定位和支持措施予以明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级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政策,结合创新创业的新特点,对在孵企业规模、孵化时间、孵化面积等条件进行调整,鼓励孵化器探索新型孵化模式,进一步强调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通过认定政策的引导,促进北京市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发展水平提升;发挥税收政策对孵化器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推进落实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和评估。

第二,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孵化器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发挥技术优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并以孵化器为依托,进一步盘活高校、科研院所优质科技资源,服务创业企业发展。 

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商务楼宇和产业用房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平台型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搭建促进初创企业聚集和发展的创业孵化平台,形成围绕平台型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孵化模式。

支持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孵化器等创办为初创企业服务的集中办公区,进一步降低初创企业房租成本。

第三,实施政府采购服务,支持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通过补贴和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孵化器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提供服务。对于孵化器在公共技术服务、创业培训、创业导师等方面为创业企业提供的服务予以补贴;鼓励和支持孵化器搭建第三方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联合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支持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市场拓展服务,搭建在孵企业产品(服务)的展示、推广平台,并对在孵企业的产品(服务)进行示范应用。

第四,支持孵化器开展全链条孵化,打造科技企业“种子期”“创业期”“高成长期”的服务链条。孵化功能前移,支持孵化器建立项目孵化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孵化器建立“创业苗圃”,实现孵化器与天使投资机构(人)的有机结合,为创业者完善科技成果(创意)、制订商业计划提供创业培训、产品构建、创业咨询、商业模式构建等专业服务。

孵化功能延伸,支持孵化器探索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孵化器建设以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加速器”,满足高成长企业的共性需求,为高成长企业落地创造条件。

第五,引导和支持孵化器提升产业孵化能力,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进一步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孵化器聚焦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对原创产业的培育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自建或联合社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共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试平台,采用“专业化基地+专业领域基金+专业中试平台”模式,推动一批项目落地转化。

依托孵化器探索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模式。充分发挥孵化器在企业和项目孵化中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经验,以孵化器为依托,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研发资源,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批量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和原创产业培育。

第六,聚集优势资源,推动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建设。支持构建以孵化器为节点,涵盖研发试验、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导师等要素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孵化服务网络,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分析测试、检验检测、中试熟化、技术集成等专业服务,满足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

加强孵化器与北京市科技金融工作的对接。鼓励孵化器探索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中关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规模,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或对获得天使投资的创业企业进行跟进投资;研究制定北京市支持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营造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推动捐赠型和股权型众筹平台在京发展。

支持孵化器进一步完善创业导师制度,聘请成功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天使投资人、高校、科研院所等优秀创业实践者和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

第七,鼓励孵化器输出服务和品牌,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鼓励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服务和品牌输出、联合共建、建设分园等方式,在天津、河北等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进而推动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创业协同发展。以科技创业为抓手,促进“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相关产业在区域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鼓励京津冀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共同开展创业大赛,以及开展其他促进区域科技创业的措施;支持北京、天津、河北的孵化器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三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融合发展。

第八,引导和支持孵化器聚集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依托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支持孵化器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建设国际企业孵化器,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在海外建设分支机构,提升孵化器吸纳全球高端创业项目和团队的能力;依托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孵化器开展技术交易和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落地北京。

支持北京市孵化器倡导成立相关的国际性合作组织;鼓励孵化器参加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等国际组织,承办或参与相关活动,通过国际交流进一步提升孵化器发展水平;支持创业者、创业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先进孵化机构的训练营、展示会,以及国际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在国际化平台上的竞争和学习,提升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发展水平。

第九,进一步优化工商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打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准入政策环境。北京市将进一步为科技企业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打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准入政策环境。

孵化器风采

中关村创业大街: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北京市政府与海淀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位于我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核心区,是北京市“一城三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着力打造以产业创新和全球创新为特征的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中关村创业大街定位于建设全球创新创业高地,打造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文化圣地、创业者精神家园。

中关村创业大街长220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于2014年6月正式开街。2年以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以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打造集“2+5”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2”大核心功能分别是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5”大重点功能分别是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和创业培训。海淀置业联合清华控股战略功能平台清控科创共同成立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街区运营。

在新的阶段,中关村创业大街打造“平台的平台”,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服务升级,在强化街区“2”大核心功能——创业投融资和创业展示的同时,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从机构集聚向产业资源、全球资源聚合升级,打造以产业创新和全球创新为特征的创新生态。

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已汇聚45家国内外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服务升级。街区入驻机构不断探索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以及与传统产业结合等垂直领域形成投融资、媒体传播、导师培训、创新展示、产业资源对接服务等矩阵式服务体系,同时向全国各地输出创新创业理念、服务与资源。另外,中关村创业大街入驻机构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80家。

成为科技企业集中诞生地。成立2年,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000个(其中海归团队和外籍团队超过150个),483个团队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达到33.88亿元。在细分行业内,旷视科技、燃石医学、GrowingIO、佳格大数据等一批创新项目迅速成长为行业领袖,成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发展的新名片。

构建理性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氛围。自2014年6月开街以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共举办各类创业活动近1600场,形成一批品牌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6万人次,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

联手大企业构建开放创新平台,培育产业力量寻求创新的土壤。中关村创业大街发挥创新创业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结合大企业的产业应用与技术优势,共同促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海尔创客实验室、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毕马威创新创业共享中心、ARM(安创空间)、德国威乐、法国电信、法国电力、海航海创空间、清华同方孵化器、大唐创新港、东软、中海油信息科技等17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大企业开放创新联盟。联合大企业开展“极客挑战赛”、“海尔U+创客大赛”等创客大赛,链接优秀创客与产业链资源。2016年,药明康德作为入驻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第一家专注医药健康的企业,致力于构建以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服务、运营支持相结合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创业孵化平台。联合英特尔共同成立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英特尔开放创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为智能硬件、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提供英特尔的硬件设备、开发套件和技术支持,帮助创业者“梦想照进现实”。

从本地运营向全球创新升级,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进入中国的窗口。开街2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与美国500startup、韩国京畿道经济革新中心、韩国技术风险财团、中欧区域科技合作中心、法国商务投资署(BusinessFrance)等来自美国、以色列、芬兰、法国、韩国、新加坡、瑞典、澳大利亚、印度等10余个国家的20余个机构开展多方位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平台;通过设立分支机构与办公室、跨境孵化、全球路演等方式,帮助全球优质创新创业资源进入中国落地,并发挥街区入驻机构优势,打造国际创新资源落地的窗口和平台。

孵化器风采

北京高创天成:致力于软着陆孵化服务

北京高创天成国际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首家由中德法三家合资合作建设的国际企业孵化器。

高创天成牢牢把握“专业服务锻造精细孵化,八方资源铸就创业奇迹”理念,长期致力于中小科技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软着陆孵化服务,旨在推动国际技术转移与交流合作,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经过多年积累,高创天成在国际孵化资源、国际化服务团队、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资源优势开始显现,目前已成为北京市孵化器和中小科技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国际孵化资源聚集方面,高创天成建立了广泛并相对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已与意、以、法、德等国家的56家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并有实际业务往来。据了解,高创天成的合作伙伴分为科技园与孵化器、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三大类,涉及国际科技孵化、国际技术转移、技术研发支持、国际贸易、跨国投融资、企业国际商务网络开发等多个服务领域。

在专业服务团队建设方面,高创天成建设了一支由本土化专业服务人员和国际专家顾问共同组成的国际化服务团队。本土化专业服务人员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拥有丰富的国际企业孵化服务与技术项目管理经验;国际专家顾问成员由中、德、意、以等国内外技术专家和科技创新服务方面的资深专业人士组成。

在服务模式打造方面,高创天成构建了一条以“深层次商务咨询”为抓手,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国际技术转移和投融资专业服务,以服务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创新模式。通过为企业提供国际行业市场调研、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切入点分析研究和计划方案的制定、相关资质的申请注册、国际合作伙伴寻找与对接谈判、合资合作公司的设立等一系列服务,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软着陆”,实现中外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融合。

据了解,高创天成的国际孵化资源和创新服务模式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先后获得科技部、北京市科委认定的“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资质;并承担着中意企业创新孵化器和北京—特拉维夫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

针对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国别,高创天成先后举办了2012-2015年的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专场、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以专场,第四至第七届中意创新活动周(原中意创新论坛),以及2014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2015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暨以色列节能环保技术中国巡回展、2016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暨以色列信息通讯技术中国巡展等大型国际会议,为国内外企业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服务惠及逾万家中外科技型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高创天成累计为300余家中外企业成功提供了市场调研、产品出口、产品采购、技术转移等服务,实现了39家境外企业在中国的软着陆。其中,最典型的服务案例包括中国福瑞股份收购法国Echosens SA公司、意大利Costech公司落户北京、西班牙ESEUNE商学院落户天津、法国爱西美公司北京设立代表处等。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