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持续创新 推动软件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 点击数:680     发布时间:2018-09-18 11:4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自1995年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软件产业基地”或“基地”)诞生,揭开了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序幕,开创了以国家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的“园中园”的软件基地建设模式。截至2017年底,科技部共批准软件产业基地44家。软件产业基地经过23年的创新发展,充分依托现有优势,积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软件产业基地已成为引领我国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旗帜和主力军,在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推进软件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加速软件产业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软件产业基地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中,产业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44家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超过5.4万家,年末从业人员总数384万人,其中软件从业人员超过319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83%。2017年,软件产业基地营业收入达到3.98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与2000年的451亿元相比增长88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软件产业基地营业收入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2000年的0.5%上升到2017年的4.8%,呈现稳定上升态势。44家基地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基地有12家,这12家基地的营业收入之和占44家基地总额的80%以上。不仅如此,软件产业基地对区域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2017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的11.3%,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因此,软件产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作为区域发展软件产业的集聚地,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软件产业发展为主体的产业格局。2017年,基地实现软件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国软件产业收入的53%。软件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基地有9家,这9家基地的软件收入之和占44家基地总额的75%。在基地从业人员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软件收入仍保持较高增长,2017年达到91万元/人,同比上升12%,软件产业基地已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基地企业共实现利税总额5615亿元,同比增长16%。北京软件产业基地、深圳软件园和杭州高新软件园的利税总额均超过500亿元,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培育新兴业态

打造产业升级新亮点

近年来,软件产业基地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的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大数据、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的企业及项目,实现生态产业链的全覆盖,助推高精尖产业和园区经济的发展,打造产业升级新亮点。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通过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点攻关,推动构建国家急需、自主可控、协同创新的大数据核心技术体系,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5G)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北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无锡软件园积极研究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在夯实以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物联网为主的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注重具有战略制高点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业态、文化创意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新应用等“三新”行业,加强培育新兴经济业态。

齐鲁软件园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在济南高新区中心区,打造中国“量子谷”,形成量子产业链,实现济南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基地内已形成行业软件与大数据、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与金融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

南京软件园立足实际,着眼全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契机;鼓励本土企业与境外电商企业强强联合,带动区域跨境电商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壮大跨境电商业务规模,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贵阳火炬软件园围绕软件产业生态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聚焦大数据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形成了以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检验检测等领域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局面。

大连软件园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园区培养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互联网+环保、互联网+教育等各类互联网应用企业,同时传统的信息技术企业也凭借强大技术优势与传统企业全面结合,行业间融合正在深刻重塑经济格局。

加大研发投入

助力科技成果涌现

研发投入是体现企业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各软件产业基地坚持“开放式创新”,积极开展新业务、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园区企业在技术转型中抢占优势赛道,聚焦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突破,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杭州高新软件园狠抓创新驱动,加大滨江区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组织企业积极申报财政资助项目,2017年承担地方科技和产业化项目2900多项。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及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2017年自主版权软件收入超过2000亿元,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基地产业环境和服务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中关村软件园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方面成果显著。2017年,园区研发经费投入超过24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1.5%。基地企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科技成果转化416项。

东大软件园围绕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加强平台产品研发、汽车电子业务、全球化创新、中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研发,研发投入以“价值导向,资产驱动”为原则,集中投入共性技术平台、领域应用平台和创新业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底,基地拥有发明专利557件,拥有软件著作权登记557件。

珠海高新区软件园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以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为重点,打造“互联网+”生态圈,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创新型产品和服务。2017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超过40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50%。

重庆软件园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3亿元。基地优化专利资助及奖励政策,支持重点研发机构、重点企业在基地加强专利布局,2017年自主版权软件收入70多亿元,新增发明专利183件。

山西软件园紧抓山西省转型综改的契机,形成了以信息安全、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格局。基地积极组织专利申报工作,帮助企业申请专项经费,落实普惠类政策专利兑现,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2017年基地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460多件,新增发明专利80件。

探索人才引进培养模式

构建软件人才高地

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软件产业,要持续保持高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创新主体,集聚高端创新人才。为激发企业活力,各软件产业基地加强对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探索,打造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深圳软件园承办了2017中国国际软件人才项目投资交流大会,为软件人才、项目与投资共同搭建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基地充分利用“鹏城IT人”平台为校企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主题举办公益讲座,组织企业在全国举办了20场校园招聘活动。

厦门软件园在人才引进上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与知名顶级招聘机构智联招聘合作,组织企业到高校开展人才招聘会;牵线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校企对接会;在园区举办招聘会,帮助企业加快人才集聚。全年基地举办5场人才招聘会,近630家企业,1.7万人参加。

天府软件园开展天府人才行动——城市行、校园行、海外行活动。通过人才培训、中高端招聘会及创业企业推介会,搭建“在线教育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在10余所高校成功举办了19场宣讲与招聘会,协办“蓉漂人才荟”;组织成都高新区企业赴德国、瑞典、美国和加拿大进行政策宣传、企业推介和招聘。

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园依托天津市丰富的科技资源,建立了较为完整、渐成规模的IT人才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天津滨海高新区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建立完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为基地打造人才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持。

青岛软件园与软件发达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软件人才培养与交流关系,形成长期交流的长效机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和国际化软件人才,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实训体系和标准。截至2017年底,累计培养了近1万名具有项目实训经验的毕业生并将其输送到企业。

南宁软件园注重培育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基地的创新创业,通过建设配置标准研发实验室,为项目寻找合作对象,促进园区间的合作,连接市场等方面吸引项目入驻发展。传递政府资金扶持政策,重点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申报立项。

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众创时代的到来,为软件产业基地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软件产业基地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集聚区域软件创新资源,打造多样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园区运营深度结合,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西安软件园构建了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为加快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地持续推进统计平台、企业库、项目库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工作,通过智能化软件开发工具及管理平台—软件开发云和线上可信IT众包平台——云上软件园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上海软件园以上海软件服务平台作为基地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共建基地投融资服务平台,引进上海高新技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7年为基地内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3000余次,受益企业达1000多家。

合肥软件园保持知识创造和源头创新的研发优势,依托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产学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基地创建各类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60多个,孵化创办企业200余家,基地正在积极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并逐步引领国内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福州软件园成立闽台软件与集成电路合作基地,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应用软件领域全面提升产业规模、人才集聚和专业服务水平。基地持续推出“五凤论见”活动,打造优质的产学研对接品牌,搭建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信息沟通渠道,较好发挥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作用。

潍坊软件园鼓励企业积极联合高等院校建设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目前已建立了5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了潍坊智慧物联网研究院。通过引进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启迪投资等融资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提供孵化、培训、咨询、评估等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

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石家庄)不断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拥有IDC数据中心、投融资平台、创新创业云平台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的支撑体系。基地有国内一流的数据中心,达到联通四星级IDC机房标准,为入驻企业带来更高质量的IT服务。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伴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由大变强,软件产业基地犹如镶嵌在神州大地上空的璀璨明星,照亮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升级发展之路,成为区域创新创业的新高地和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未来,软件产业基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打造技术迭代、平台服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的创新园区,持续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以崭新姿态步入发展新征程。

软件产业作为提高国家整体科技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已经深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业、各领域,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