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连高新区公布了第四批认定众创空间、取消认定众创空间以及2018年度“众创十二条”政策支持项目名单。其中,风云工坊、小鸟文创社、云之翼等7家众创空间通过审定,成为大连高新区新认定的众创空间。有“加法”,也有“减法”,对发展不好的4家众创空间取消了认定。同时,对表现优异的的15家众创空间、进驻“天使会客厅”的9家中介服务机构以及15家发展较好的小微企业进行补贴和奖励,共计兑现政策资金1166余万元。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积极推动“众创十二条”政策落实。自2015年4月“众创十二条”政策正式出台,2016年11月首次兑现,2017年修订以来,大连高新区连续三年高质高效地推动政策落实,三年累计兑现政策扶持资金4088余万元。
政策的有力落实,激发了孵化平台、专业机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双创资源、营造了双创氛围,大连高新区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升级,尤其在双创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创平台:成果丰硕
在政策的引导作用下,大连高新区双创平台的服务更加专业化、高质量。
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区累计建设管理众创空间43家,15家通过科技部备案, 18家通过辽宁省备案,27家通过大连市备案,25家通过大连高新区认定。
目前,正在运营众创空间31家,面积9.89万平方米,累计服务企业1540家、团队2193个,吸纳就业人员10841人。众创空间企业累计营收3.57亿元、纳税511万元,累计拥有知识产权883个、发明专利181个。
创业工坊、知你小巢被认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智城信、东软SOVO荣获“100家特色众创空间”称号;逐步形成以火炬路创业大街为轴心,辐射整个园区,汇聚多元化创业主体、多方面创业要素和多形态创业服务的双创生态群落。
科技企业:“创”星闪耀
良好的双创生态,激发了双创活力,大连高新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涌现。
心医国际、百年育才、芯冠科技、拓中科技、早道教育、伟岸纵横、成者科技、高端科技、寰泰科技、真想科技等近40家在孵企业具备成为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潜力,秘阵科技、芯巧电子、中睿科技、中科禾等近30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70余家企业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百余项。英特仿真荣获“2017年度中国工业软件十大优秀企业”称号。灵动科技、九州创智、三维传热等6家企业先后获得大连市科技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4家企业在近两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连赛区)中获奖,占园区55%、大连市34%。
百余位(家)高层次人才(企业)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和支持。齐维科技郭方准、鼎创科技张泽旗等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名单;万居安智慧、绿之态环保等6家企业入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14位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30余位当选“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及创业英才标兵”。
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大连高新区以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为基础,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着力培育和布局了工业仿真、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数据应用及服务、生命科学等一批小型高科技产业集群。
在工业仿真产业集群方面,由英特仿真牵头成立我国首个CAE领域专业产业园——大连仿真产业园、国内首个CAE自主研发产业联盟——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CAE分联盟。由英特仿真与华为共建的全国首个仿真服务云平台,集聚了CAE分联盟旗下30余家企业多款仿真软件,形成完整的仿真生态系统。每年为企业节省4000余万元仿真软硬件投入,降低上亿元的工业设计研发成本。
互联网教育产业集群集聚了拓中科技、早道教育、百年育才、佳音科技、绘玩教育、互联派教育等10家企业,总估值30亿元以上。大连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的成立,构建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产、学、金、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联盟整合互联网教育产业链中内容、技术、服务、渠道等资源,以科技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引领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
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集聚了微神马科技、公瑾科技(慧算账)、金慧融智、同方软银、链融数据、盈乾科技等近10家企业,总估值25亿元以上。其中,微神马科技获得顺为资本、凯泰资本等近亿元投资;同方软银和金慧融智已在新三板挂牌。到2021年,大连高新区科技金融企业将目标锁定百亿元规模,以“IT+金融”发展模式助力大连科技金融绽放新活力。
在数据应用及服务产业集群方面,2016年,大连高新区大数据孵化平台正式成立,是东北第一个专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方向孵化平台和产业集群。2017年4月,由“智城信”作为会长单位牵头成立了东北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协会——大连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协会,截至2018年,会员单位已达70家,汇聚了大连市目前大数据领域70%的企业,聚焦在金融、医疗、工业、海洋、供应链、传媒和教育领域,形成产学研的互动、聚集大数据人才、带动大数据行业集聚。2019年6月,大连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协会与上海大数据联盟达成协议,沪连两地大数据产业加快融合,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强。
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和生命科学产业园为带动的研发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梯次培育发展格局,吸引了康奈尔、哈佛等知名大学专家;引进了博奥检验、康元医疗、先锋生物、科万维等企业进驻,部分企业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建成精准医学研发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等专业化服务平台;正在建设生物医学材料转化中心、臻溪谷生命科学创新(转化)服务平台、实验动物房及质谱检测分析平台等产业化平台。
双创国际化:效果明显
以中国海创周为代表的国际化发展特色是高新区双创发展的突出的亮点和优势。中国海创周自2000年举办,2010年上升为国家平台,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0届。近年来,中国海创周探索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直击前沿科技,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成为国家级引才引智和推动“双创”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大连高新区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共举办26场海外推介和路演,签署28项合作协议,在硅谷、波士顿、西雅图、温哥华、伦敦等地建立6个海外工作站,与40个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海创工程”政策自2009年首次实施以来,九批“海创工程”累计入围183个项目、立项69个项目,投入扶持资金1亿余元。齐维科技、英特仿真、拓中科技、芯冠科技、秘阵科技等重点企业,郭方准、刘瑀等国家级高端人才均诞生于“海创工程”。
在园区共同努力下,大连高新区的双创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于2016年纳入科技部“创业中国行动”,大连高新区于2017年获批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1月,获得大连市政府支持大连高新区“三创”中心建设资金扶持。
千帆竞渡立潮头,百舸争流勇向前。在新的形势下,大连高新区将在保障政策落地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株洲高新区产业链招商为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今年1-7月,株洲高新区累计签约项目80个,累计合同引资额206.845亿元。其中,意华交通装备产业园、大研工业机器人等项目涉及园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
精准聚焦9大优势产业链条,株洲高新区产业“筋骨”正在壮大。
“靠的是产业链招商。”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说,“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鲜明提出‘外学华为,内学长沙’,我们学的是华为严峻形势下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有长沙思路对头、抓住产业链建设不放的经验。”
“珍珠只有串在项链上才能更加璀璨”。招商,不能再只追求单个项目、单个企业“顶天立地”,而是更加注重“链式招商”,有针对性地“有链强链”“无链建链”“短链延链”。
为此,2016年12月,株洲高新区试行《产业招商和投资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产业促进工作组,突出专业招商、联动招商。今年年初,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出聚焦产业链招商。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株洲高新区工委工作会议、天元区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工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提出,响应株洲市委做实产业链的要求,迅速将产业组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年里,三步走,“链式招商”在株洲高新区不断升级。
株洲高新区成立了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产业链从顶层布局、产业规划到项目策划、招商与落地服务一条龙统揽。设立“链长”工作机制,由园区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副总链长及三大主链第一链长,指派相关区级领导担任主链长、分链长及执行副链长,选派70余名干部到链(组)履职,形成“一办两组七链”的工作格局。各个“链长”奋力作答“命题作文”,纷纷围绕产业链高端、紧缺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园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奔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接各产业链优质项目,今年1-7月,累计外出招商40余批次。
同时,专项的招商活动也围绕“链条”展开。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对接会”“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等5场活动在株洲高新区举行,全国数百家配套企业目光聚焦九大优势产业,签约了一批新项目。
在有链强链方面,永成汽车零部件、意华交通装备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项目签订进区合同。后者在园区总投资25亿元,是华为和小米的模具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晶接头生产商,还在上海拥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枪生产基地。
在无链建链方面,上市公司上海德威明兴在园区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南德威氢动力有限公司,推进氢燃料电池项目。此外,还有淳华氢能科技园、北京铂陆氢能研究院等项目签约,将成为园区氢能产业链上的新引擎。
在短链延链方面,今年上半年,大研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宁波国创智能装备和焊接机器人三大项目落户株洲高新区,让电子信息和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的“朋友圈”不断延展。
“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周建光表示,今年下半年,为让产业链真正“链”起来,株洲高新区将全面建设 “两图”(全景图、现实图)、“两库”(客商库、项目库)、“两池”(资金池、人才池)、“两报告”(产业链招商报告、产业链分析报告)。
招商方式将不断出新。以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为重点,突出配套招商、资本招商、驻外招商、平台招商,加速构建从产业链上游到经济应用场景的完整“链条”,助推株洲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