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AI)的产业化元年,那么经历了2017年的产业化布局、2018年的AI应用落地,至2019年,中国开始进入产业AI化的新阶段。
是什么推动了AI飞速发展?“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日前在京举行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
为此,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集团在会上联合发布《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最新的中国AI计算力TOP10城市、AI技术渗透最快TOP5行业等调研结果出炉。
计算力即生产力
在业界看来,推动AI飞速发展的有“三驾马车”:数据、算法和算力。其中,计算力被视为承载和推动AI走向实际应用的基础平台和决定性力量。
《报告》显示,相较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应用,AI应用对计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自2012年以来,每3.5个月用于AI的计算量就会翻一倍,6年内用于AI的计算量已经增长了30万倍。
“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不仅源于算法创新,更源于计算技术的创新,GPU等计算加速技术与深度学习的深度结合,推动了整个人工智能学科的复兴,计算已成为驱动人工智能持续进化的重要力量。”王恩东表示。
计算力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各行业应用场景的成熟,AI产业化加速向产业AI化迈进。
《报告》显示,从AI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来看,互联网行业保持第一,政府行业紧随其后,排在第三、四位的是金融行业以及制造业,电信行业首次入围前五。
与之相对应,互联网依然是AI算力投资最大的行业,占据中国62.4%的AI算力投资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政府和金融行业增长最迅速,2018年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中国城市AI计算力大排名
《报告》显示,最新的中国AI计算力TOP5城市依次为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排名6—10的城市是合肥、苏州、重庆、南京、西安。
排名的变化显示,四大超一线城市在AI技术、应用、人才等领域的“吸附”效应开始凸显,同时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经济圈形成的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北京力压杭州登上榜首。
《报告》认为,北京拥有包括寒武纪、地平线在内的近500家AI初创企业,百度、字节跳动等成熟AI企业,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也遥遥领先。其AI相关的投资金额达到550亿元。
此外,北京聚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培养了大量AI人才。丰富的人才储备成为北京AI发展的巨大优势。
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新一代超级计算
当下,中国产业AI化一路高歌猛进,那么未来如何行稳致远?计算力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王恩东看来,应用是产业AI化的瓶颈,也是最大的机会。“要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的问题,需要建立开放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态,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产业的上中下游要紧密配合,面向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向终端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人工智能才能用起来、用得好。”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新一代超级计算。这意味着不仅要在运算的速度上达到新水平,而且要在智能化应用上形成新局面。“人工智能计算作为ICT核心一环,将加速5G、云、视频、IoT、AI等创新技术与产业的互相融合,并向更为广阔的行业延伸。”
为此,他提出4点建议:高度重视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主动与各个开放创新平台构建战略合作;自主创新面向AI的智能计算能力评测体系;探索智能计算对智能制造、数据算法治理的支持。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