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北京亮出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
  • 作者:刘晓军 张佳星
  • 点击数:1076     发布时间:2011-05-16 13:0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信息来源: 2011年04月15日    科技日报

    “这次论坛是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加紧绘制并实施的‘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的关键环节。”4月14日—16日,2011跨国技术转移北京论坛举行,主办单位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论坛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搭建了合作平台,与世界知名技术转移专家共同探索了跨国技术转移的有效模式,打造了一个让世界认识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生动窗口。” 

    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就是沿着“提炼需求—拓展渠道—掌握资源—协作网络—供需对接—技术落地”的路径,推动跨国技术、成果、人才等科技资源向北京转移聚集,在北京落地生根,努力形成“看得清、选得准、引得进、落得地、用得好”的跨国技术转移良性循环格局。

    为走好跨国技术转移路线图,北京市同时绘制了全球创新资源地图、形成了重点产业资源数据库、列出了新兴产业科技需求目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最优化的路线实现跨国技术转移,让优秀技术在合适的土壤里落地生根。”朱世龙说。

    知己知彼:绘制全球创新资源地图


    “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企业需求什么?”北京市科委相关人员表示,“跨国技术要转移,一定是因为有这个需求。根据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需要提炼出国内对国际科技合作的需求,有什么需求,需求在哪儿。”

    为明确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国际合作需求,形成了重点产业资源数据库。北京市科委积极开展需求调研、文献资料调研及实地调研,分类梳理各重点领域的创新资源及国际合作需求,并梳理形成了北京重点领域国际需求目录,该目录汇编了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节能环保等5个领域的180余条需求信息,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北京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工作的重点及方向。

    有了需求,下一个任务就是要在国际上找到最合适最先进的创新资源,回答“创新资源到底在哪儿”的问题。

    “我们要编制一个地图,把全球的创新资源都标示上去,一目了然,要找资源去图上看看就行。目前多个行业的全球创新资源地图正在编制中。”朱世龙说,“全球创新资源地图,是围绕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需求,通过拓展各种国际合作渠道,明确了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方向、有合作可能与意向的人才(技术团队)、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创新资源在全球的分布,以指导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北京生物医药中心针对各细分领域的重点国家(区域)、重点机构(组织)、重点企业(包括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人才(包括业内知名专家、海外留学生等)、关键技术等信息进行调查,初步了解符合北京战略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建立了与BIOCOM、SAPA等23个国际组织的紧密合作渠道,形成了覆盖800余人的国际网络体系。

    合纵连横:搭建跨国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需求摆在那,资源也在图上一目了然。谁来牵线搭桥,谁来配对?

    2011年1月26日,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机构发起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

    “通过我们的服务,可以完成配对。” ITTN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的相关人员表示,“我们汇集的不是企业、不是大学、不是项目,而是中介机构,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好的渠道,好的网络。”

    “比如企业需要电动汽车的最新技术,我不知道技术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从事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的最好的机构在哪里,我们一连接,就有大量的信息反馈回来。”网络牵网络的广博,让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无限的机会被发掘被牵线被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协作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协作的基础是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市场目标、共同的方向,中介机构之间可以互为合作伙伴,互助业务开发。” 

    成立以来,ITTN通过定期组织海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中国的转移和产业化,举办多种形式的跨国技术转移活动等,吸引全球优秀创新成果向北京转移,从而全面推进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与海外优质资源实现双向对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