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很多科学家认为,2020年将是技术“大爆炸”的一年,很多新兴技术届时将成熟并造福于人类。这包括首个完整的人造大脑已被构建出来;汽车能在天空飞行;阳光、生物燃料以及从月球采来的矿物质携手为城市供电;计算机将比人脑更“给力”;万事万物都将成为触摸屏等。
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景都能成为现实吗?美国《大众科学》网站近日与技术专家们携手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点评。
新视野
位于美国加州的未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迈克•立博胡德是一位知识全面的技术专家,他曾是英特尔、苹果和网景公司的雇员。他表示,10年后的世界将比现在的世界更加有趣、精彩。比如,到2020年,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或台式电脑。手机能为人们提供地理位置服务,让人们实时获取世界各地的动态信息。
另外,面孔识别和其他生物统计学技术将“遍地开花”;目前需要超级计算能力的高性能数据可视化将变得非常普遍,驱使技术和科学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前进。我们将处处可以见到人工智能的“芳踪”;我们也将拥有潮味十足的增强现实眼镜。
那么,什么技术不会出现呢?美国发明家雷•库兹韦尔表示,到2020年,人类仍将无法用思维控制电脑;我们也不可能坐在自动驾驶的汽车内在大街小巷逡巡;尽管机器人可能已登陆月球,但我们还是无法从外星球开采矿物。库兹韦尔曾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他于1990年出版的《智能机器的时代》成功地预言了电脑将在1998年战胜棋王。
日本的月球基地(假想图)
1.日本将建立首个机器人月球基地
今年3月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地震和海啸以及仍在全球蔓延的核危机之后,日本将面临历时长久且耗资巨大的重建“阵痛”。那么,这会阻挡日本人于2020年之前在月球建立一个机器人前哨基地(该基地主要由机器人建造)的野心吗?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目前还没有遇到“拦路虎”。
立博胡德表示,尽管日本现在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他相信这项计划不会因此受阻。
《大众科学》点评:技术上可能实现,但是,经济将是决定因素。
斯坦福大学的奥迪TT无人驾驶汽车
2.汽车将能够自行驾驶
能够自行在街上行驶的汽车一直是科幻小说的“常客”,也是谷歌公司、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各大汽车制造商孜孜以求的技术上的“圣杯”。但是,在我们制造出能自己思考的汽车(DARPA希望研制出这种汽车)或所谓步调一致、只需一名驾驶员在前面带路的“汽车列车”之前,我们的汽车必须能相互交谈。
立博胡德表示:“我认为这不可能实现,因为全球各地的所有汽车天生不同,所以很难进行协调。尽管有些人提出为汽车建立通讯网络,但即便我们今天做出这个决定,2020年之前都不会成熟。”
立博胡德解释道,目前全球无线基础设施还无法让所有的计算机、媒体进行联网,因此,为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铺设更复杂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在10年内还不太可能实现。
《大众科学》点评:最终一定可以实现,但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
生物燃料成本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