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多因素导致大小风电设备厂商业绩大幅度下滑
  • 点击数:1211     发布时间:2011-10-28 10:54:00
  • 分享到:
关键词:

   www.chinaequip.gov.cn 2011-10-2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截至10月24日,多家风电制造业上市公司已发布2011年三季报,大小风电设备厂商业绩纷纷大幅下滑,其中金风科技净利润降幅达60%。就连齿轮箱这样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商都未幸免,齿轮箱生产巨头泰胜风能净利下降52.6%。

   产品价格下降及下游市场需求减速成为众多上市公司解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湘电股份这样的产业巨头纷纷开始加码大容量机组研发,以图以技术优势摆脱价格竞争阴霾。最新的例子是,华锐风电6兆瓦双馈海上风机完成吊装,湘电股份5兆瓦直驱海上风机在荷兰并网发电。

   但分析人士指出,大容量机组受制于应用领域狭窄、产业配套滞后、运行质量待考证等多重因素,导致其产业化前景存在一系列变数。

   主流机型毛利率一路下滑

   据了解,在目前国内风电制造领域,单机容量为1.5兆瓦、2兆瓦、2.5兆瓦的风机为主力机型,占据市场90%以上份额。而最近几年以来,3兆瓦以下风电机组价格却因为风电特许权招标“低价者得”的规则而被动地一路下降,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降到2009年的5400元/千瓦,直到去年底的低于4000元/千瓦,而最新的市场报价逼近3000元/千瓦。

   价格一路下跌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各大厂商产品毛利率的下滑,这在此前各公司公布的2011年中报中均有体现。华锐和金风主营的兆瓦级风电机组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19.66%和17.82%,同比分别减少2.87和5.98个百分点。最新的数据是,东方电气2011年三季报披露,公司新能源产品毛利率为18.82%,上年同期为20.88%,同比减少2.06个百分点,较2010年全年减少3.01个百分点。

   为寻求市场突围,各大厂商纷纷将目标转向更具技术优势的5兆及6兆瓦大容量机组研发上,特别是在政策鼓励海上风电“大发展”的当下,大容量机组的先天适合性让各大厂商更是趋之若鹜。今年5月,华锐风电宣布其6兆瓦双馈风机成功下线,10月20日,湘电股份也宣布其5MW直驱风机在荷兰成功并网发电。紧接着10月23日,华锐更进一步宣布,其6兆瓦机组已完成吊装。

   容量大并非市场大

   尽管各大厂商尽头十足,但相关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风电设备大型化并非海上和陆地都适合发展。

   在10月21日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一位国内风电制造厂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风电场投资成本上讲,海上风机大型化尽管会增加10%的机组采购成本,但却能节约15%以上设备维护成本,总投资成本会降低5%以上。而陆上风电场装大型风机则受制于运输条件制约,每台则至少增加5%的投资成本。他认为,从经济性上考虑,陆上风电机组并不需要风电机组大型化。

   另有专家进一步指出,由于风电场安装机组数量的减少,设备维护投入人力和财力小,因此大容量风机更适合海上。另外,尽管大型化发展适合海上风电开发需求,但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国内海上风电的装机规模为500万千瓦左右,仅占全部装机的5%,其能撬动起的市场空间也很有限。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