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社科院报告称我国已进入价格上升阶段
  • 作者:何鹏
  • 点击数:493     发布时间:2007-11-28 01:33:38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社科院10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年秋季报告》(简称《报告》)称,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价格上升阶段。当前要密切关注2008年价格变动趋势,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007年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走高。至8月底CPI已经累计上升3.9%,8月当月同比上升6.5%,大大超过年初3%的预期。
  《报告》认为,尽管目前CPI上涨主要由于猪肉以及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但其背后隐含着不容忽视的通货膨胀压力,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存在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明显高于下游产品的涨幅,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压力。
  其次,由于种种原因,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缓解,相对过多的货币供给可能带来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三,自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速一直高达10%以上,但宏观经济的高增长主要通过工业、投资的高增长实现,我国在投资与消费比例结构、三次产业结构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在此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第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实现会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成本价格上升。
  此外,国际市场某主要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这五个通胀压力因素已经存在,在过去一段时期中积累起来,它们的影响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报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消费价格乃至总体价格水平都可能比本世纪初的前几年高。
  课题组的一位专家也指出,由于上述通胀因素的存在,应该说我国已经进入价格上升阶段,所以今后即使猪肉价格平稳了,通胀也可能找到其他表现途径。
  《报告》指出,总的来看,2007年CPI上涨幅度可以控制在温和水平,对于2008年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要及时采取强有力措施。“2008年应该把控制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缓解通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