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可否请您谈谈量测、检测(inspection&metrology)设备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
答: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微缩(shrink),对于量测与检测的仰赖性将持续提高,主要原因来自于工艺新材料的采用及复杂度大幅提升,例如微显影技术(immersionlithography)、双重曝光(doublepattern)等挑战势必须要更多量测
当半导体业者的风险系数相对提高时,良率问题就必须获得尽快的妥善解决,尤其当产品向消费市场转型,跌价速度极快时,例如DRAM竞价速度非常惊人,生产厂商拼的就是生产良率的提升效率,我常比喻,量测、检测的设备就是帮助客户在晶圆上找到缺陷(defect),而这任务就像是从天空俯瞰长城,在其上寻找1枚金币。
事实上,一线晶圆厂已能广泛接受“Yieldenablessuccess”的概念,实际上他们也愿花许多工夫在提升良率的方面,着眼的是与设备商共同创造价值,将眼光放得更远,追求资本支出的长期投资价值回馈(return),这样才能与设备商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互信关系,一方面设备商能赚钱、晶圆厂也能从中获益,相互达到双赢。
问:半导体设备业者目前包括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TEL皆已宣布跨入太阳能设备领域,中国内地又是太阳能最大生产国,KLA-TENCOR是否亦有类似的进军规画?
答:半导体确实许多市场热钱都被太阳能产业吸过去,相对来说半导体业者也对2008年资本支出比较谨慎,全球半导体市场看来业界多认为个位数的增长已算稳定,大家便将眼光转移到太阳能这个未来潜力市场。
KLA-TENCOR目前并未正式跨入太阳能市场,但近期KLA-Tencor购并1家比利时的公司ICOS,主要还是将核心技术聚焦于芯片组件的后段包装和互连检测方面,持续进行量测与检测(inspection&metrology)事业的垂直整合,不过ICOS原本有产品可以进行太阳能晶圆的侦测,这将只是起步。
问:您对中国内地半导体市场长期展望看法如何?您过去曾任职于台湾,两岸市场有何不同?
答:台湾在晶圆代工产业中领先是无庸置疑的,我认为未来这一点优势还会延续,而中国内地市场有其特殊需求。
首先,中国内地市场很庞大,IC主要需求来自于消费性IC,中国内地的消费性电子市场增长率也超越世界所有的国家,但相对来说,中国内地IC自制率的比重却仍相当小,消费IC与自制率之间的差距(gap)还在拉大,这也是为何我认为中国内地半导体业仍深具增长潜力的主因之一。其次是,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大伞庇荫之下,中国内地业者例如中芯国际创发新的代管营运模式,这是过去台湾半导体发展轨迹中前所未见的。
当然中国内地半导体也面临其它区域没有的特殊挑战,中国内地IC设计业者还在起步阶段,整个产业链完整与密合度仍在持续增强中。同时对于设备业者来说,地理区域的幅员辽阔,每个客户厂区之间散布极广,必须拉长物流、关务及各项
问:您过去领军中国内地团队,设立组织调整5年计划,目前进展如何?未来目标何在?
答:过去3年主要都在打底、建基础(foundation),这3年主要都是在重整(recovering)、建设(building)、强化体质(strengthening),包括打造团队作战能力、建立制度、流程管理,将一级主管阶层本地化、培养训练组织人才、建立公司文化等,让KLA-TENCOR逐渐能够自给自足(self-sufficiency)能自己拥有技术能力,不需倚仗外援,而未来2年必须在既有基础上更加稳固,机会来了才能积极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