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市科委获悉,截至6月底,天津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据统计,已累计投入总经费21.3亿元、研发经费5.85亿元。开发出加强型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等新产品38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99项、授权发明专利28项。
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累计销售收入超过37亿元。
加快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3500吨/日节能减排型水泥生产线配套的行进式篦冷机样机顺利下线,完成节能型干式非晶合金变压器完成样机设计。室内民用及商用照明系列产品进入小试阶段,节能效率均达60%以上。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荣程钢铁公司、东郊污水厂、钢铁企业煤气集中优化控制、氯碱工业隔膜电解节能降耗新工艺等节水与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进展顺利。
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工业生物技术研发转化基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研发大楼和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主体建筑年内完成基础工程的建设。工业酶和工业水处理两个实验室成为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等合作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吸引了在美国最大的生物技术及制药公司中高层任职的留学生回国工作,15个优秀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落户新区。与意大利、瑞典等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
重点领域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取得突破。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基地运算速度达百万亿次的5000A实现批量生产,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年产2万辆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订货量1700辆,出口456辆。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西夫韦肽、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等一批新药II期临床进展顺利。2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在质量控制、指纹图谱研究、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突破高端、多流道连续膜过滤膜组件与装备制造技术和气水双洗工艺等技术难点,开发出“加强型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并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
快重大项目实施的环境建设。市科委一方面加强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同时加大激励创新创业活力的环境建设,促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施科教兴市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探索建立新机制和新模式,引导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功能区等多方合作,组建现代中药、软件、新能源、创意产业等6个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制定《滨海新区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和生物医药创业领军人才政策,在聚集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营造国内最好的创新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