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访谈详情

访谈频道

自主创新 持续推动核电数字化仪控国产化进程
  • 点击数:6342     发布时间:2005-11-28 11:04:29
  • 分享到:
10月11日结束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了制订“十一五”规划要坚持自主创新,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在过去的一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国加快发展核电形成了共识,核电发展的定位和路径发生了转变。我国核电发展正在由过去的“适度发展”时期,进入“加快推进”时期,并且明确了自主开发建设的目标,重视核电建设国产化,强调坚持“以我为主”。在国务院核电专题会上,对今后核电发展做出重大决策,要求在实施新的核电项目中,立足国内,做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可以说,我国核电自主开发建设的一个崭新时期正在到来。

    2005年9月2日,岭澳二期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国内分包合同在北京签订,作为项目的总集成商,Framatome ANP和SIEMENS联队选择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和利时公司)作为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项目任务,这将对核电仪控国产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站记者特别采访了和利时公司核电事业部总经理郝志坚,请他谈谈和利时公司在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郝志坚经理(左)、SIEMENS LA2 DCS项目经理Hans-Jorg Riedel(中)与Framatome ANP仪器与控制部副总经理Alain Billet(右)在签约仪式上握手

    控制网:请您介绍一下和利时公司在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情况?
    郝志坚:和利时公司从1993年开始涉足核电项目,在商用堆、试验堆等几个方面都取得了不斐业绩。目前已有三十多套系统投入运行,为国家的核电仪控国产化进程贡献了一份力量。

    巴基斯坦恰希玛30万千瓦核电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和利时公司承担的第一个核电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用于核电出口项目的大型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几年来的良好运行,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和实力;1997年和利时公司承担了秦山二期2×60万千瓦核电站计算机系统和常规岛控制系统,这是国产系统在核电站控制领域的第一次应用,秦山二期的国产化比率高达55%,是我国核电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广东大亚湾和岭澳一期的项目中,和利时公司主要承担的是BOP仪控系统。公司推广应用的上述系统,为业主节约了近一半的成本。

    控制网: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将成为第一个推进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自主化的驱动项目,这次合作对和利时公司在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有哪方面的推进?您如何看待如今核电的国产化趋势?
    郝志坚:和利时公司在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多年发展中,在常规岛控制、计算机数据采集、BOP仪控等方面都有众多的项目经验;但在核岛的控制甚至更高级别的核安全级保护系统方面,和利时公司还未参与过。此次项目是公司第一次涉及到全面涵盖常规岛、核岛、BOP等方面的系统,为公司核电仪控将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为将来自主创新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无论是从国家、业主还是行业发展的范畴来看,核电仪控国产化都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同时核电的高技术和核安全要求也决定国产化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从目前核电的发展来看,国内外领域在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相差并不大,国内公司主要是缺少经验。我认为,实现核电仪控国产化有两个阶段目标:在非核安全级方面要大力、积极推进设备国产化;在核安全级方面,考虑到国家在相关的标准、规范、试验、验证等环节上还在摸索,实现国产化的时间会比较长。

    在国产化方面,业主的支持是很重要的,通过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和利时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已形成在核电数字化仪控方面的战略化合作关系,我们都把核电仪控国产化看作战略方向,共同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

    控制网:此次和利时公司承担的本地化分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您认为在工程实施方面有哪些难点,完成此项目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利时公司如何在项目中实现“真诚地为用户设想”的承诺,保证服务质量?
    郝志坚:和利时公司作为系统的分包商,主要是承担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内容,具体为:
    1、负责常规运行仪控系统基本工程设计并参与详细设计和测试;
    2、全过程参与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组态、测试和软件V&V验证;
    3、全系统集成测试FAT(将在国内完成)。

    难点主要是在设计自主化和工程本地化内容上,和利时公司在经验上难免有不足。但从核电站本身的系统分析来看,它跟常规电力的要求有一定的共性,和利时公司在常规电力方面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为承包这个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核电项目的质量体系要求、工作流程要求以及核电站工艺上的特殊性,对公司的技术人员提出了额外的要求,需要他们对工艺加强了解,对核电站本身的运营,以及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加强学习。此次工程是中外合作的项目,对技术人员的外语和适应国外文化及管理体系方面也有要求。和利时公司对此次工程非常重视,有扎实的前期准备和培训计划,对圆满完成此次工程充满信心。

    和利时公司在服务上有几方面的优势:响应速度快;技术人员素质高,技能全面;能真正做到想为用户所想,急为用户所急,在系统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完成功能设计,在系统的深化服务上有求必应。而且此次工程,我们要在国内完成系统的调试和FAT,这样可以加大业主的参与力度和对系统的掌控,把外方的一部分工作转移到国内来做,也可以为业主节省大量成本。

    通过此次的工程,公司希望能培养出一支队伍,能够掌握系统的运行、维护、配置、优化,和将来的升级改造,这是为用户服务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支队伍不仅属于和利时公司,还属于整个中国。


和利时公司办公大楼

    控制网:和利时核电事业部的发展计划、方向是什么?
    郝志坚:核电是国家积极发展的领域,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和利时公司核电业务的长期发展方向是为核电站提供专业、全面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并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维护、技术支持。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要想在未来成为核工业强国,国产化率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一直以来专家在如何建设和发展我国核电的问题上持不同观点,是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是引进后消化吸收抑或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郝志坚经理给出了他的答案:坚持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采访中,他一直强调要培养一支中国自己的核电站仪控专业队伍,还要推出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提供国产化的设备,进一步推进核电发展自主化、国产化进程。如今,核电发展必须坚持走国家倡导的自主化、国产化道路已成为广泛共识,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自主设计的数字化仪控系统应用于核电站中,核电国产化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