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所长、中航新科机电有限公司和新航科电软件技术公司董事长武安明先生,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也是一位优秀企业家。他把发展民族工业仪表为己任,创中国现场校测仪表精品,成为我国工业计量校验仪的奠基人之一、行业的领跑人。
武安明(左)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幼华(右)
集贤开创“中航”自动校测仪
198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的武安明,充分利用自己在学校长期工作与科教人员密切合作的科研和渠道优势,与几名倾心于科研、开发、勇于拼搏和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创建了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并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他们聚集了一批具有高水平测控、计算机、仪器仪表、传感器领域的专家,组成了一支专职的科研队伍,并为北京中航机电研究所的研发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航所经过近20年的艰难努力和奋斗,一直挺立于市场经济的潮头,发展成为研究、生产、经营工业计量标准仪器和计量与管理一体化自动化测试校准系统的专业研发和生产企业。目前,中航所的产品包括工业现场用压力、温度、过程信号校测仪和实验室用压力校准源、温度校准源,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仪表综合校验台等五大系列,有上百种品位高、功能全、使用准确的高科技产品,从而成为我国最早一批持续行业领跑的高科技企业。
整合资源优势联手打造产业化集团
企业成长了,企业做大了,企业做强了,但是对于中航所这样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走持续发展战略之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面前的紧迫任务。为此,在新形势下武安明为企业的未来勾勒出了一幅美好蓝图:联合捆绑、强强联合,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综合优势,打造产业化集团。
同时,武安明认为,中航所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从多方面运筹帷幄。当务之急先要建立起“3个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地处北京中关村人才和区位优势,建立权威性专家咨询、评估、决策和技术创新保障体系;运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民营科技的机制优势,实施国家火炬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技术创新,建设产业化升级发展体系;积极推动市场的规范运作,维护知识产权,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全球化需要,与质量认证、法律事务、会计审计、资产评估部门联合,建立认证会计法律保障体系。但是,更要运用新思维、新观点,营造企业集团文化的新理念,争取得到国家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利用北京在金融资源方面的优势,抓住高科技产业是金融投资获利的可靠资源这个机遇,与金融、保险、担保体系构筑一家低风险的企业集团;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联合同行企业,促使技术产品系列化、成套化,创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反馈和网络的市场需求体系,形成具有经济全球化、抗拒市场和加入WTO的风险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