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访谈详情

访谈频道

心态 责任 专业
  • 点击数:4891     发布时间:2004-12-07 11:42:00
  • 分享到:
在工业控制系统知名企业高峰会上,作为会议的主办单位,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王常力总裁的发言畅谈了其对中国自动化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会后,本站记者就王总在会上的精彩演讲及和利时公司的未来发展对其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

 

 

    在工业控制系统知名企业高峰会上,作为会议的主办单位,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王常力总裁的发言畅谈了其对中国自动化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会后,本站记者就王总在会上的精彩演讲及和利时公司的未来发展对其进行了专访。

 

 

控制网:您觉得参加此次高峰会,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王常力:首先是这次高峰会形式很好,国内大的自动化企业几乎都参与进来,而且每个企业出席的都是最高层的领导,说明大家对这一会议的重视。其次这是一次国际化的会议,许多著名的国外自动化公司也带来了很好的报告。总体来说此次高峰会无论从技术,从发展体会,从企业管理、战略方面,交流的还是非常好的。

 

    通过此次会议我感受到国内的一些企业应该说通过这一年多的时间都有很多的进步,比以前更好、更成熟了。大的国企也在开始重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在寻找一些新的突破。通过这些企业经理人的发言就能看到这些企业的进步。这同时必然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整体思路,也就是以前提出来的“抵住诱惑,耐住寂寞,稳中求进,控制好发展速度与公司稳定平衡,更加注重为用户创造价值”。可以说这次会议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理念、信念。我们会继续做下去,继续少说一点,多做一点,而且做实一点,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做,必定会越来越好。

 

控制网:您如何评价国内自动化企业目前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

王常力:应该说国内的部分企业整体水平都在提高,就DCS企业来说,三家较大的国内公司新华、中控、和利时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和利时公司在产品上进步更快一些。就整体技术水平来说跟国际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拉近。具体就单个技术来说差距已经

 

    不是很大,如系统的硬件、组态软件、整个框架系统结构。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还是有一些差距,包括系统的整体性能,大型的系统,如管控一体化系统,我们才开始刚刚起步,而国外企业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却非常丰富。

 

    应用水平来说,虽然国内很多公司在中小型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是在特大型系统,像大型的火电站、大型的石油化工装置,就目前来说还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的天下,我们还是缺少应用经验。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机会问题,在这方面国内企业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才能更好的发展。

 

控制网:您在会上提到了自动化发展的一个新的机会―MES,目前很多ERP厂商对此很热衷,您个人认为自动化厂商相对ERP厂商在这个领域有什么优势?

王常力:我认为自动化厂商相对ERP厂商在这个领域更有优势。和利时之所以涉足MES,是因为从用户的需求来看,MES更强调工厂一级的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设备维修管理、流程管理、批处理计划、生产调度、生产成本核算和其他一些基本功能,包括能源管理等等。这些更接近工艺过程,而自动化厂商对工艺过程的了解要比做管理性公司深入很多。另外,ERP主要针对的是员工和资金以及其它更高层应用,而MES主要是针对物、信息和流程。事实上,相对来说对硬件、对系统信息的实时性采集、对控制系统的接口,这些往往是自动化公司的专长。

 

控制网:和利时公司近几年在轨道交通领域创造了非常优秀的业绩,您觉得和利时是凭借什么在这一领域有这样的作为呢?

王常力:我认为这是和利时公司实施“抵住诱惑,耐住寂寞,稳中求进”的一个具体体现,我们潜下心来仔细审视了我们的发展前景,仔细审视我们的机会,发现轨道交通这个领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每个城市达到100万人口以上,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以上,人们对交通的要求就要提高,解决这个交通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轨道交通。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国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人口集中的一些大城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大。就解决交通问题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轨道交通。和利时正是看中了这一具有潜力的市场,加大了这方面投入,特别是在人力、财力上,并且广泛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对这个行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从此奠定了我们在这个行业的优势。

 

控制网:最近和利时公司涉足了PLC领域,您能谈谈贵公司这一举措的初衷吗?您认为国产PLC要想打破目前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还需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王常力:中国目前正大力发展制造业,这必然导致对PLC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过去中国主要是以流程制造业为主,将来机械制造产业会发展更快。机械制造、设备装备制造领域对PLC都需求非常大,而且还有像物流等领域,所以PLC市场要比DCS的市场大。但非常遗憾,目前来说国产的PLC始终没有打开局面,我认为在中国一个企业要发展PLC业务,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这个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因为PLC的技术问题与DCS还是比较接近的,这就使DCS企业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二是这个公司应该有很好的现金流。因为做PLC不是立刻就能看到效益的,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和利时的主营项目是DCS,应该说有一定的能力来扶持PLC这一产品,培育这个产业。

 

    三是这个公司在自动化领域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对打开市场将有很大的帮助。

考虑了这三个条件,我觉得和利时应该初步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应该说PLC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也是一个很有发展余地的领域,但真正做好还是要面对很多挑战。目前来说首先是PLC的生产制造和DCS不完全一样,它的工艺程度要求更高,且PLC产品化程度要求更高。其次是PLC的价格更敏感,DCS相比来说还没有那么敏感。另外,DCS基本上是直销,而PLC是分销。这些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探索。

 

控制网:您个人认为自动化公司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您希望领导的和利时公司在未来发展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王常力: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些年我们才慢慢体会出来一个自动化公司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首先一个自动化公司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就是急不得。自动化公司需要有耐力,需要有一个很稳定的心态,拼的不是冲刺、速度,而是耐力。第二,自动化公司是需要有责任感的公司。真正好的自动化企业或者好的自动化产品,应该更注重于整个生命周期内用户的投资和成本。在这方面和利时一直不断加大力度,当然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完善,还在改进,但是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希望客户选择了和利时的产品之后,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价格是最低的,而不是买的时候成本最低。另外,就是要专业。现在国内的自动化公司基本上都是系统集成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就是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做。我认为自动化公司在下一轮的国际化竞争中,只有真正的专业性强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特别是2006年我国将实现对加入WTO的所有承诺,到时中国市场将更加国际化。很多国外的大公司到中国来,加大了市场的力度,也加大了包括开发本地化的力度,这方面我们目前就能感受到。事实上就管理、战略、技术、资本等方方面面来说,中国的企业与国外的一些大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中,我认为中国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立足,必然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为将来的市场细分将越来越细,那些没有特色的公司可能都会被淘汰掉。

 

控制网:您能否评价一下和利时公司在过去11年的发展?

王常力:首先,我觉得做企业就是一个逻辑与,11年来,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抉择,每次抉择都是一个逻辑选择,逻辑选择结果就是01。到今天还能发展,还是1的话,就是说所有的1与起来才是1,其中有一个0结果就是0了。和利时公司在过去的11年里,总体来说,大的方针上,和利时公司还是选对了,这样保留了和利时公司今天还能够稳定发展。

 

    另外,通过11年的发展,和利时公司值得骄傲的是,聚集了一批很优秀的人。和利时现在的员工,特别是我们的骨干员工和我们的领导层,认同公司的价值理念,认同公司的发展风格,认同公司执行的要求,而且他们自己的执行能力都很强。有这样一个队伍,我觉得就是和利时目前最大的一笔财富,最大的资产,就给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定基础。

 

    第三,跟国内的其他企业相比,我们欣慰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技术和产品创新。而且我们技术和产品创新定位比较好,始终围绕一个大方向努力,而不是发散的。历经11年,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核心技术,我们推出了一些非常适合客户的产品。

 

    我常用汽车来比喻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爬山的过程,目前和利时所处的状态就是一个正行驶在半山腰的吉普车,管理团队和核心能力相当于公司的发动机,人才、市场、技术、资本相当于四个轮子。目前来说车况还不错,司机也具有一定的驾驶能力和经验,已经隐隐约约看到前头有一条比较好上山的路,虽然路不平,坑坑洼洼的,但是路上陷阱不是很当中,应该说还是通的过去的。可能路边有陷阱,但只要认准这条路,不往边上跑,应该掉不到陷阱里面去。

 

    这就是目前和利时所处的状态,尤其是在经过11年的发展之后,和利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利时不需要去说什么,只要我们把每件事做好,我相信我们的客户会选择我们。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