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大幕已经拉开,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开幕式,还是现代化的场馆、完备的设施、便捷的交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科技元素,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世人看到,北京奥运会通过“科技奥运”实实在在地推动着奥林匹克的发展,为奥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
奥林匹克的发展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史。时代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已经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而且是一场先进技术的集中展示。纵观近几届奥运会,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届都将最具代表性的先进科技手段充分应用:被称为“无线奥运”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被称为“网络奥运”的悉尼奥运会,被誉为“宽带奥运”的雅典奥运会,都代表了当时科技发展的前沿。科技与奥运的结合已成为现代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北京奥运会明确提出“科技奥运”,这在奥运史上是首次。
现代奥林匹克越来越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有力支撑:从优质精良的运动装备到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从精准的计量装置到环保节能的竞赛场馆,从美不胜收的开幕式到覆盖全球的赛事直播……科学技术让奥林匹克竞赛出现了更多的奇迹,同时也更加引人入胜、魅力无穷。
科技是“绿色奥运”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也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无论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还是奥运工程节能减排;无论是奥运场馆的综合节水技术,还是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无不散发着耀眼的科技之光,科技是成就“绿色奥运”的有力保障和牢固基石。
当人们尽情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快乐和便捷,当北京奥运会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奥运会”,“科技奥运”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必将成为全人类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而科技就是大众分享奥运的最佳载体。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使“科技奥运”有了坚强依托。为了实现“科技奥运”的承诺,申奥成功后,科技部会同北京市及相关部门,制定了“奥运科技行动计划”,以实践“科技奥运”理念、支撑“绿色奥运”建设为重点,围绕场馆建设、大型活动、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科技需求,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大批先进技术应用于奥运筹备,显著提高了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含量。据统计,7年来,“行动计划”共组织和动员了全国近200家企业、170多个科研院所和50多所高校的3.5万名科技人员,参加科技奥运的各项工作。
在“科技奥运”的指导下,我国在利用科技提升奥运会比赛水平以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造福百姓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努力。从申办到筹办,从承诺到实践,中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评价:“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二)
科技助奥运,奥运促科技。7年间,中国在场馆建设、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生态环保、信息通信、高清转播、智能交通、运动科技、奥运安全、食品卫生、气象预报、医疗救护、新材料等十几个领域,完成了千余个项目,催生出一批里程碑式的科技成果。
超越和创新既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进步的本质特征。当“科技”与“奥运”结合,超越和创新更加成为建设者内在的要求和具体的行动。在“科技奥运”从无形走向有形、从目标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次次的超越,一个个的创新———
奥运一号工程国家体育场“鸟巢”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为复杂、施工难度空前。其设计理念具有领先于世界的超前性,迄今为止“鸟巢”的创新技术和创新点多达几十项。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则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结构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场馆。在系统设计、成形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环保的建设、空调节能和舒适度,以及使用半导体照明(LED)等方面,“水立方”都表现了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在照明上采用空腔内透光的方式,这一技术的成功,实现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建筑的LED景观照明。
围绕节能减排,一批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高效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500多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奥运中心区域的交通实现了“零排放”,这在奥运史上是第一次;在7个奥运场馆及其他奥运工程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600多千瓦,年发电量7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吨;在奥运会主要的场馆和设施中大面积使用半导体照明,节能达到60%到70%;突出水资源综合利用,奥运会场区、中心区雨洪利用达到80%,奥运场馆内的中水回用达到100%。
通过应用信息通讯、智能交通、安全保障等当代先进技术成果,北京奥运会基本实现了“4个ANY”的承诺,即北京申奥时提出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使用任何终端设备,都能够安全、快捷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承诺。这使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服务、城市交通、食品安全、气象保障等服务更加快捷方便,更加个性化。
实践“科技奥运”的理念,我们实现了奥运历史上多个第一:奥运圣火第一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奥运赛场上第一次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广泛应用;第一次为记者提供通过无线和固定通讯技术的信息实时查询(INFO)系统;第一次在所有赛场实现上网“一卡通”;第一次使用全面高清设备进行电视转播;第一次在比赛现场屏幕与电视转播中同步实时显示中英文赛事信息……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高新技术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和舞台,奥运之旅也因此成为梦幻般的科技之旅。
(三)
7年来,以奥运需求为动力,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有力推动了交通、建筑、气象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环保和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此次“科技奥运”的成果在奥运之后都将加速推广,最终转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普通百姓。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国家应对汽车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科技项目。从2001年开始启动以来的7年当中,我国致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北京奥运会上有锂离子动力大客车、燃料电池大客车及轿车、混合动力大客车等参与整个科技奥运清洁汽车的运行。这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LED照明技术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新的照明革命,此次将LED照明和显示技术应用于奥运会场馆、奥运村及城市建设的景观照明和全色显示领域。奥运会后这些技术将在北京形成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技术产业链和参与国际半导体照明竞争的产业群。
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并成为国际标准的TD—SCDMA的3G网络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单一3G网络,北京奥运会的考验将为这项自主创新技术获得大规模商用提供重要的推广依据。
“科技奥运”建设为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参与奥运建设、通过奥运平台走向世界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科技奥运”建设中,一批自主品牌企业脱颖而出,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自主品牌的技术竞技实力。联想集团通过赞助奥运,使其品牌价值从2004年的307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607亿元,品牌美誉度从53%上升到62%,销售也净增4%,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提升了自主品牌企业的国际形象。
“科技奥运”带来的变化触手可及————多项环保技术使北京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先进的信息通讯和安全保障技术成果的大量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也更多彩多姿;先进的智能交通使人们的出行更便捷。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快速奥运支线、机场线的开通及北京三环内无线上网、天气预报越来越细致准确、信息网络系统监控食品安全等,奥运科技带来的是民生福祉。
人们欣喜地看到,将奥运科技成果产业化并惠及人民群众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科技部正在研究制定方案,以推广、应用“科技奥运”的成果。具体包括通过产业化、商品化,组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和生产力中心等,充分使用、发挥“科技奥运”形成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快更好地分享到“科技奥运”的福祉。奥运科技必将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