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亚洲制造业已经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
  • 点击数:873     发布时间:2008-09-19 19:36:41
  • 分享到:
关键词: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异军突起,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亚洲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

  日本在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革命,已经步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并引领亚洲制造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除韩国、中国台湾的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其他大多数国家都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亚洲国家由于政局不稳,国家的重心没有放在经济上,工业化还迟迟没有起步。

  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崛起,为亚洲国家的工业化构建起从低端(工业化刚刚起步)到中端(如中国、印度)到高端(如日本)这样一个梯级产业链,起到了亚洲地区产业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推动了亚洲制造业整体崛起。

  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从代工开始,从轻工业开始,培养出一大批产业工人,也促进了农业人口的城市化转移,完成经济的原始积累,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起飞。当劳动力成本增加,产业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梯度转移出现了,先是长三角、珠三角向内地转移,当内地发展提速以后,中国开始向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自然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说明亚洲制造业已经成功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亚洲制造业的崛起,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推动着企业经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最佳配置,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亚洲制造业要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必须将自主性、原创性技术创新确定为最基础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梁彩恒)

  人民日报:“亚洲制造”可圈可点

  亚洲制造业论坛

  从全球竞争力角度看,亚洲制造业整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只有日本制造业和欧美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顶端。亚洲制造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日本制造业竞争力最强;中国制造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后劲最足,市场空间最大;韩国制造业在电子、重大装备制造业领域发展最快;印度在软件产业领先;东盟等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电子、纺织业发展最快。目前,中国、印度制造业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还有大多数亚洲国家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亚洲制造”风行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日渐从发达国家陆续向外转移,亚洲因其劳动力素质较高、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而成为格外受跨国企业青睐的地区。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必然。在东亚各国的工业化过程中,食品、饮料、烟草等轻工业部门是工业化初期的主导部门,达到换取外汇和投资,并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目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主要涵盖劳动力较多的电子产品组装加工业。

  西方制造业专业研究机构预期,未来10年,世界制造业中心仍将维持在亚太地区。

  人们当前的普遍共识是,亚洲在研发、供货、生产以及销售一体化上的自主局面正在形成,“亚洲制造”已成为全球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亚洲除日本外,虽有不少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是: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与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2.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足。

  (本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08年4月25日国际版)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