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六大问题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
  • 点击数:681     发布时间:2008-10-19 22:45:32
  • 分享到: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有多大,怎样看待当前的增速回落,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23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公布对我国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在回答上述热点问题的同时,指出了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六大问题。

  增速回落有必然性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长呈现回落态势。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财经委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在2007年前三季度达到12.2%的增长高峰后,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高位回落势头。今年上半年,经济周期性、趋势性下滑态势更加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平稳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升高,国民经济从“高增长、低通胀”正向着“高增长、高通胀”甚至“低增长、高通胀”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的增速回落?报告认为:第一,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内外因素考虑,增速回落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全年能保持10%左右的速度,是符合宏观调控的导向和要求的。宏观政策应保持稳定和连续。第二,不少机构预测,2009年的经济景气并不乐观,甚至会进一步回落,因此,也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回调幅度过深。

  重大自然灾害影响有限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南方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给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看,不会改变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区农业直接损失830亿元,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受灾地区交通运输设施严重损毁,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瘫痪,1.8万个工矿企业受灾,工业经济损失达1800多亿元。目前,南方洪涝灾害仍未结束,对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工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继续显现。

  但是,今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并不会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从规模看,地震重灾区13县市只占全国的0.34%,整个四川地区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4.2%,财政收入的损失从全国范围看也比较小。从投资看,根据我国历史经验,大灾之后往往会出现投资反弹。灾后需要新建、改建、维修大量房屋和修复厂矿、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时间内的集中建设,对投资增长拉动力较强。据有关研究测算,四川固定资产受损规模超过4540亿元,按照3年完成重建工程以及第一年需要加速投资进行测算,第一年重建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在2000亿元左右。

  经济朝着预期方向前行

  21日,新华社也发表分析文章,通过上半年的热点数据,解读我国经济走势。文章认为,尽管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从最新发布的上半年热点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目前正朝着预期的方向继续稳步前行,政府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远远高出年初确定的4.8%目标,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相对减缓,进口增速相对提高。上半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30.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应当高度关注当前外贸出口走势,同时要特别注意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品结构的调整,污染产品的限制、禁止生产和出口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由于三、四季度一般是零售业旺季,在奥运、十一黄金周、中秋假期以及元旦和春节因素的带动下,一些投资机构预期,下半年零售行业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26.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21.4%,两者之差已经缩小到4.9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幅差距。对于这一变化,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保良说,这表明国家在结构调整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在需求结构上,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转变,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投资和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三周年之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1:6.8271,较去年底累计升值超过6%,接近去年全年的升值水平。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从积极意义讲,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表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波动性在增强,汇改成果进一步显现。此外,主动性升值开始成为今年人民币汇率的新特点,这一方面源于央行对汇率在货币体系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则源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影响的重新评估。

  下半年需关注六大问题

  人大财经委报告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

  下半年有六大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据高盛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有一半的国家物价涨幅将达到两位数。我国物价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而且中长期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当前,要密切关注我国通货膨胀走势,防止通胀水平过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同时,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这样做短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但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供给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

  二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和政策调整产生叠加效应,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在出口增长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不少出口型企业效益明显下降,有的甚至陷入亏损状态,但许多企业表示,目前只能暂时以牺牲利润来保住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这种局面难以长期为继。

  三是房地产市场走势可能出现逆转。当前,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交易量和开发投资方面的情况,密切关注并及时分析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和调整调控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预期。另一方面,要科学评估和防范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产生的潜在风险,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出现因房价大幅回落而集中暴露财政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尽管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家三次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是粮食直补与粮价上涨难以抵消种粮成本的上涨,农民种粮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据有关农户调查资料估计,2008年一亩小麦纯收益为153.5元,比上年减少49.74元,下降24.5%.

  五是“热钱”流入规模增大。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将构成威胁。解决“热钱”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弱化资金流入的动力。汇率调整有利于弱化升值预期,但调整方式需要完善,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

  六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在继续收紧银根、控制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建议加速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适时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和定向灾后重建债券,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为缓解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可以降低收费公路通行费等税费标准,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加大税收减免和抵扣。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