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李炜光:增值税改革释放三大信号
  • 作者:李炜光
  • 点击数:582     发布时间:2008-10-21 03:57:20
  • 分享到:
近日有消息称,财政部拟定了一份超过1000亿减税规模的增值税方案报国务院,并建议明年初正式实施。增值税改革不适宜试点,是因为它的运行是个完整的“链条”,是一个统一的征收概念,而试点的办法恰与增值税的这个特点格格不入。
关键词:

  近日有消息称,财政部拟定了一份超过1000亿减税规模的增值税方案报国务院,并建议明年初正式实施。这一消息有待官方证实,不过,当前宏观形势正在为改革创造最佳时机,抓紧推进增值税全面转型正成为共识。此举被认为是在宏观经济发生下滑危险之际,政府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所做出的实质性努力,一旦付诸实施,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信号1:消费型增值税将迅速推向全国

  对增值税转型,人们早就达成共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至今进展不大,目前仍处于扩大试点的阶段。东北三省一市的试点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有4年;去年开始的中部六省26个城市扩大试点,也已经过去一年多,转型过程看上去未免显得过于犹豫、拖沓。

  直观感觉,增值税转型的难度应低于“两法合并”:一是企业们欢迎、支持,不会像“两法合并”那样面对着来自外资企业的阻力;二是东北试点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难以改正的缺陷,也没有发现推广至全国的障碍因素;三是试点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而且试点过后即在全国铺开也符合惯例。

  然而,增值税转型还是一拖再拖,其原因,不外是担心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其实,试点结果已经证明,这种担心纯属多余。2005年、2006年,辽宁省的财政收入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07年的增长更是达到了32. 4%的超高增幅。增值税转型不仅没有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产生了增加收入的奇效,这不是变魔术,而是实实在在的效应。其中的道理是,转型促进了企业增加投资和技术改造,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扩大税源、形成财政增收的长效机制产生了积极作用。

  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辽宁试点进行后的3年半时间里,国税部门共为企业办理抵退税额91 .4亿元,企业税负明显减轻。特别是冶金、石化和装备制造三个行业税负下降最多,增值税税负由原来的5.4%降至4. 9%。企业税负减轻了,效益必然看涨,财政的日子岂有难过的道理?

  有人担心,增值税转型会刺激企业盲目投资,引发全局性的经济过热。其实,企业投不投资,主要不是看政府退不退税,而是看市场价格指示器,看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不会有哪个企业仅仅是为了17%的退税,而冒险投入100%的资金。本溪钢铁集团4年来共得到增值税退税11亿多元,听起来不算少,可是本钢每年光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高达70多亿,4年就是280多亿,11亿的退税就是全部转化为投资,也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大型企业如此,中小企业投资只会更加谨慎小心,更要瞄准市场需求,退税并不是它们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试验区东北,反倒有因为改革步子迈得不够大而限制增长的情形。至2007年底,辽宁省纳入增值税转型试点的企业共有3.17万户,占全省一般纳税人的33.8%,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批企业没有被纳入试点。对这些行业和企业来说,增值税转型的“试而不推”给他们带来了税负上的不公平,要求享受新增值税的呼声甚高。

  消费型增值税突出的优点,在于它的中性,避免重复课税,但它有个前提,即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广泛施行,最忌讳的就是被当作一种优惠政策来使用,而我们却不断地试点,在东北三省,在中部六省,“没完没了”。

  增值税改革不适宜试点,是因为它的运行是个完整的“链条”,是一个统一的征收概念,而试点的办法恰与增值税的这个特点格格不入。一部分地区试点,而另一部分不试点,将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发生断裂,诱使部分企业从非试点区迁往试点区,人为地加大企业成本,造成产业布局的混乱。即使在试点地区,某些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有的享受抵扣,有的不享受抵扣,也很容易造成各种形式的避税、骗税行为的滋生,人为加大税收征管的难度。如此,增值税的积极作用就全都发挥不出来,这无论对税制改革,还是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退一步讲,若是确实顾虑财政减收,还可以设计一些补充方案。如分年度按比例,第一年抵扣50%,第二年70% ,第三年全额抵扣,逐步到位。其效果,恐怕比现在的分地区分行业试点、逐步推开要好得多。换句话说,如果在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的条件下还是延缓改革,那么,什么时候推进才是适宜改革的时机呢?所以,笔者的看法是,增值税转型推向全国将很快付诸实施,不会拖延太久。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