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研讨会是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多层次生态修复、生态文明:技术、产业与村镇发展”,下设四个专题“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与典型技术”、“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产业转型与生态产业孵化”、“生态文明与村镇生态建设”。
“生态修复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事业,几年来门头沟区的主要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各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参与,这种模式在起步阶段作用相对明显;但我们也在逐渐探索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的社会化运作模式,目的是实现生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修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该区区长刘云广定义本届研讨会主要工作时说。本届研讨会的主题由生态修复扩展到生态文明,研讨的内容也由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工程向生态产业开发和生态城建设发展方面延伸。特别参会人员在政府和学术机构之外,还邀请国内外数十家生态修复企业参加,将分组对生态产业进行研讨和交流。其目的就在于探索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加强生态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早在2005年,该区就被北京市科委确立为“北京市生态修复科技试验区”;2007年,该区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并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召开了两届“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这些都标志着该区的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作已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目前,该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采用挂网喷附、保育基培养、无土碎石边坡灌浆等20多项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对煤矿废弃地、采石场、旧灰窑、砂石坑、边坡、湿地等六大区域实施了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修复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修复后的山体和废弃矿山被建成休闲公园和特色种、养殖基地等,力争做到修复与再利用的结合。如今,该区实施了废弃石灰矿修复的典型——潭柘寺灰窑遗址公园、采砂废弃地修复的典型——永定大砂坑生态修复工程、废弃采石场修复的典型——妙峰山镇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废弃煤矿修复的典型——改造废弃矿洞进行蘑菇养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典型——王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对109国道、百花山景区公路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在本届研讨会上,北京市门头沟区将进一步规划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将示范基地从概念落实到实体,同时,将按照“1所6园”的规划模式进行建设,使之成为北京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山区发展典型样板。
注:“1所6园”是指:山区发展研究所、新型产业示范园、生态修复示范园、旅游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涵养示范园、新型能源示范园,他们的功能各有特色同时又形成互补,从科研管理、技术研发、生态涵养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山区特色产业培育、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等,着力探索一条生态与产业并重、环境与经济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