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自动化所“动态序列图像理解”等五个项目分别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点击数:2105     发布时间:2005-07-07 08:57:22
  • 分享到:
关键词:

    2005年5月26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暨2005年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建东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国家奖励办副主任贾丰、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等到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副市长范伯元在大会发表了讲话,并对重视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以及发挥人才优势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代表、部分市政府专家顾问、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主管科技的负责同志、各区县主管区县长及科委主任、部分中央在京及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负责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及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自动化所有五个成果分别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谭铁牛、胡卫明等人完成的“动态序列图像理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谭民、王硕等人完成的“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系统集成”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由王飞跃、宫晓燕等人完成的“城市交通智能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由李学恩、宋立波等人完成的“多道心理测试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由谭铁牛、王蕴红等人完成的“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和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近几年我所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多项优秀科技成果跻身于地方奖和国家奖的行列。
            


附件:获奖科技成果简介
           
“动态序列图像理解”成果介绍

    动态序列图像理解旨在赋予计算机观察和理解动态场景中目标运动行为的视觉能力,隶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它的研究不仅对探索人类的认知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而且也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未来智能化安全监控领域中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               
    面向北京市社会公共安全这一重大需求,以人和车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项目对动态图象理解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关键理论、方法和技术,如目标检测、定位和跟踪、身份鉴别、目标行为的分析和理解等开展研究。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一系列包括底层和高层的能有效表达和处理视觉信息的研究策略,本着"密切联系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智能安全监控和高可靠个人身份识别两大实际应用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新方法和思想,如基于贝叶斯错误率的车辆姿态评价;基于模型的行人与车辆跟踪、基于行走步态的远距离身份识别、基于虹膜的近距离身份识别、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目标行为学习与异常检测、基于概念空间建模的行为描述等,而且已经开发了路面交通场景监控演示系统和虹膜身份认证等原型平台。     
    研究动态序列图像理解对于探索大脑的视觉信息分析机理、对于加深人类视觉系统的理解以及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项目瞄准国际高技术发展前沿,获得了许多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IEEE汇刊等SCI、EI收录刊物及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批被同行引用的、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动态序列图像理解最潜在的应用之一在于敏感场合的实时、主动的安全监控,如路面交通中人和车辆的监控、特殊场合的访问控制、社会治安中异常行为的检测与报警等,因此它对于社会的安全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些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系统集成”成果介绍

    "多机器人协调、控制与仿生关键技术"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机器人技术范畴。这个项目主要研究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协调协作、仿生机器人、智能信息融合与处理等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并将其集成在具体的项目和系统中。通过控制理论、仿生学、多智能体理论和数据融合理论的相结合,给出解决机器人控制器、系统控制体系结构、协调协作策略、多个同种/异种传感器的传感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些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在机器人机构、控制器、协作系统研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通过将这一系列关键技术集成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完成了基于视觉反馈的焊接机器人系统、具有语音和视觉功能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多仿生机器鱼协调控制系统等。
    本项目一直沿着“以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先导,以获取核心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关键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最终目标”这一思路开展工作。
    主要内容如下:
    1、在多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协调协作策略理论与方法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系统集成奠定了基础、构建起框架。
    2、掌握了机器人开放式控制器设计、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定位等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基于这一技术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并应用于焊接作业。
    3、掌握了同种/异种传感器基于DSP的快速信息融合处理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有语音控制功能、视觉监控及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
    4、掌握了仿生机器鱼设计、驱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和多仿生机器鱼协调控制关键技术,自主开发完成了多仿生机器鱼协调控制系统。
    本项目取得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和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有2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部分关键技术已在山东省科技馆、英国Essex大学、遵义供电局、达驰公司、山大华天公司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交通智能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成果介绍

    城市交通智能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属于电子信息行业智能交通产品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城市交通综合控制与管理,构建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局综合交通控制与管理中心及信号控制器等现场设备;它主要涉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领域。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有:采用实时嵌入式Linux和高性能的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器;研究基于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区域协调智能控制算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智能控制与管理软件。
    该项目的主要特点:系统是一个集组态、监控、抓拍、检测、分析、诱导一体化的先进的城市交通综合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系统符合TC204协议标准,底层路口交通信号控制器采用2070标准,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充性。该系统在充分考虑并解决国内机动车、自行车、人三元混行的交通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分层递阶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同时针对大城市,提出并实现基于分层递阶和多目标优化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速率协调算法。该系统的底层路口交通信号控制器的操作系统是在实时嵌入式Linux的基础上针对交通信号控制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而成,微处理器采用高性能准32位微处理器,通过RS232总线连接智能I/0处理板的系统结构,具备性能好、扩展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为先进的网络化智能的下一代路口机提供了性价比最优的底层支撑。
    本项目的应用推广情况:本项目已经在该领域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一些论文被SCI以及EI多次收录;2002年度本项目先后成功通过了自动化研究所的验收和北京市科委的技术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本系统立足国内人自行车和机动车三元复杂混合交通状况,为解决中国的交通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其关键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reenPass-iTOP1.0综合操作平台软件和GreePass-iTOP1.0交通流仿真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本项目产品目前已迅速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国内很多城市(山东,广东,浙江)都已采用本系统,产业化前景非常明朗。另外与山东自动化研究所和山东三角轮胎集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项目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道心理测试系统”成果介绍

    本项目成果-多道心理测试系统(测谎仪)是集成电子学、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生理学、心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文化背景,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自行研制开发的我国第一台测谎仪基础上,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北京新科永创公司共同完成的。
    该项目成果通过对被测试对象的脉搏、呼吸、皮电、血压、动作等生理参数以及同步记录的音、视频序列的测试和分析,实现了对其心理活动和状态的监测。该项目还研制了皮电、动作等主要测试传感器和具有反测谎功能的测试椅,设计研制了一种具有高信噪比和高阻抗、适用于微弱生物医学信号提取的高精度自适应放大滤波电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图谱智能模式识别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可对测试数据进行准确智能分析评判的专家自动评分系统等。它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可测试人群范围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该仪器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具有创新性,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西方对我国该项技术封锁的彻底失败。
    该成果通过了公安部科技委组织的部级技术成果签定,并已在全国公安、检察院、法院、部队、海关、军队和国家安全与机要等部门的200多个单位推广和使用,累计办案数千起,效果良好,对于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该成果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和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成果介绍
           
    “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和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和信息与通信理论等内容,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如今正方兴未艾。数字水印是在不影响多媒体数据(如图像、声音、视频信号等)视听效果的前提下,在这些数据中嵌入某些数字信息,如有意义的标志、标示、数字序列等,并在多媒体数据的版权受到怀疑或内容的真伪需要验证时,从混合数据中恢复出来,以达到版权保护、真伪鉴别、完整性验证等目的。
    本项目针对这一高新领域,结合在网络环境下对多媒体实施有效的保护和完整性质认证的现实需求,在数字水印的一般理论性理论研究及数字水印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和印刷品防伪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处于该领域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在一般理论性理论研究方面,对于用于版权保护的鲁棒性水印,我们在理论框架、算法实现和系统构造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突破,其中的部分结果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对于多媒体完整性验证的脆弱性水印,我们在理论框架、算法实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针对信息隐藏安全性分析,我们分别对二值图像和彩色、灰度图像提出的信息隐藏分析算法为信息安全分析提供新的思想。
    对于数字水印的应用方面来说,我们设计一种具体的鲁棒性算法设计,这种新的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数字水印算法比目前提出的流行算法鲁棒。在印刷品防伪方面,设计和发明了用于印刷品防伪的装置(包括电路,光路和图像采集系统)和水印的嵌入和检测算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设计了数字水印在数字图书馆等海量数据中的应用系统,水印算法适合于音频,视频,图像和文档,现在本系统已经交付使用。
    本项目已经在这一领域发表论文几十篇,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已引起一定反响,被国外的SCI、INSPEC、EI和ISTP等多次收录;同时还申请了多个发明专利:“一种保护多媒体文件和多媒体数据的方法”;“一种新型印刷品防伪方法”;“digital watermarking scheme for barcodes”;“数字印章系统”;“一种用于印刷品防伪的数字水印设备” 等。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