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0月29日报道,国际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以石油为原材料的相关行业降低生产成本,但也给中国相关石油石化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由于近期国际油价的下跌速度和幅度远远超于预期,中国相关石油石化行业正承受着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前期原材料高成本难以向下游产品转移,上游库存较大等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影响中国外需的预期下,下游看跌心态严重,石化产品需求骤减。
据了解,当前部分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已达60%以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洁敏日前表示,中石油化工产品库存目前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这将对石化行业下游产业链的结构产生破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强调。
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使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再度受到广泛关注。自6月20日在国际油价冲高区间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中国成品油价格再未进行调整。
目前国内各地国Ⅲ标准93号汽油每升售价为人民币6.25元左右,相当于每加仑3.46美元。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10月27日当周美国汽油价格为每加仑2.656美元,已低于国内汽油价格。据了解,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至每桶85美元时,国内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格都将与国际油价持平。
周大地指出,国际油价的下跌为中国加快理顺成品油价格和推出燃油税提供了时机。但他强调,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关键,在于能源价格体制和税收配套改革的同时推进,使得国内市场不仅能接受国际油价下跌后的成品油价格下调,更能够承受国际油价攀高时的上涨。同时应把燃油税和资源税等长期政策因素考虑进去,让价格确实反映资源性产品的稀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