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上海振华重工:工人队伍走出创新生力军
  • 点击数:801     发布时间:2012-05-02 12:48: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29日电(记者贾远琨)“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这力量不只代表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还代表着创新智慧、革新进取。

   谁说工人队伍中没有创新人才?上海振华重工钻井平台抬升系统建造团队的产业工人史伟民就曾获得“用于大型减速箱中的焊接式齿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港口机械产品,还适用于目前炙手可热的海上钻井设备抬升系统。

   大发明离不开小创新,不少看似普通的“小改小革”却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作为焊接技师的史伟民在上海振华重工已工作了15个年头,他说:“通过实践摸索出的创新成果是最可贵的,有时仅仅是一个作业方法小小的改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参与港口机械齿轮箱制造工艺的攻关,到参与海上钻井平台项目,史伟民不曾想到,“我这个天天与钢板打交道的人也能成为创新人才。”

   在2012年3月30日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上海振华重工科技大会上,集多名科技人员、生产人员智慧的“‘振海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荣获公司百万元特等奖奖励,获奖者中就有不少像史伟民一样的产业工人。

   “没有想到我们工人也能够跟搞设计研发的大学生、博士生一样拿到公司的科技创新奖。”史伟民感慨地说。

   实践出真知。从一个团队到一个企业再到一个产业,只要在生产作业中不断摸索、积累、总结,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炼科学的管理方法、总结升级的设计方案。上海振华重工总裁康学增说:“目前,大型装备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其中,管理能力、生产效率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这些‘小改小革’积少成多,正是提高企业整体生产管理能力的源源动力。”

   没有顶层设计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生产工艺改进,顶层设计研发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上海振华重工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科技创新团队,这其中不仅有高学历的科研人员,还有扎根在生产小组的产业工人,他们在生产制造领域不断“开花结果”,将设计师们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创新团队的凝聚与成长,离不开企业鼓励创新的“孵化器”机制。据了解,近期,上海振华重工投入1600万元人民币奖励科技研发成果项目,在131项科技研发成果获奖项目中,3项特等奖分别获得百万元奖励。上海振华重工每年将营业额的至少3%作为科技研发资金投入,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仅2011年公司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就达到6亿元人民币。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