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五大组团”哈尔滨高新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动力引擎
  • 点击数:1447     发布时间:2012-05-24 14:43: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哈尔滨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刘臣

   科技服务业是在当今产业不断细化分工和产业不断融合生长的趋势下形成的新的产业分类。作为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各行业提供智力服务,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

    科技服务业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部编制印发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强调要围绕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区在地区“转方式、调结构”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哈尔滨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深入实施哈尔滨市“北跃”发展战略,牢牢把握进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域初选单位名单的有利契机,着力把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打造成为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核心载体,形成拉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组”效应。

    强化载体建设 构筑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启动建设以来,哈尔滨高新区充分发挥“部省会商”机制和“省市共建”模式的优势,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森林式科技新城,推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截至目前,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累计开发面积达到9.62平方公里,累计签约124家单位19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533亿元,其中94家单位17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面积达332万平方米。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快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一座集科技、生态、人文于一体的“中国北方智谷、松江水韵新城”已平地而起,初具雏形。随着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共有101个科技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37.23亿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的基础已经具备,优势条件日益彰显。

    坚持规划先行,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哈尔滨高新区编制完成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引进了造“城”的先进理念;完成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战略研究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方向和重点。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制定了《哈尔滨高新区“十二五”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并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域初选单位名单。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23.7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先期重点打造2.85平方公里科技服务业发展核心示范区,加大项目集聚力度,促进集群发展;逐步扩大科技服务业范围,在产业园区拓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

    集聚创新资源,科技服务业发展能力大幅度提升。积极引进黑龙江省内外科技研发服务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深港产学研基地、创新创业广场产学研基地、哈以孵化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商务平台、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科技基地等一大批科技创新资源先后签约入驻,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招商引资,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孵化经济等主导产业,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总投资200亿元的中金数据、总投资56亿元的万国数据、总投资50亿元的深圳天安数码城、总投资4.3亿美元的台湾富霖芯片等重大项目;台湾联强集团、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现代物流、商贸、金融等项目相继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哈尔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先后出台《哈尔滨高新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暂行办法》、《哈尔滨高新区鼓励创业投资暂行办法》、《哈尔滨高区鼓励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暂行办法》、《哈尔滨高新区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院项目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暂行办法》等9个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为吸引人才、项目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10余亿元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扶持,调动了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和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打造“五大组团” 加速形成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两年多来,哈尔滨高新区始终坚持造“城”理念,将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彰显现代科技新城功能和推动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产业结构战略升级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签约入驻哈尔滨高新区的科技服务业项目服务范围涵盖金融、信息、科技、商贸流通、环境等近30个领域,服务功能包括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及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形成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研发服务业组团

    一是大力吸引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快速启动建设哈尔滨市与中科院战略合作项目,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建设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已有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等10家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院所的微型燃气轮机、数字广播接收专用解码芯片、主动照明系统规模化开发生产、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仪等13个项目签约入驻,今年年内还将新引进项目10个。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引进先进地区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和外部项目技术、人才、成果资源,建设集聚黑龙江省内外高校技术创新机构的深港产学研基地。目前,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集聚各类研发项目113个。

    二是积极发展研发服务新业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光产业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吸引民间资本,培育集聚一批社会化投资、专业化服务、企业化机制的第三方研发机构。目前已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沿海创意科技港及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软件总部基地等12个项目签约入驻,开工规模达56万平方米。

    三是全面提升研发服务专业化水平。围绕推动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升级,引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包括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有机食品等46个种质改良中心、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支撑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引进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黑龙江省种植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性服务机构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集聚,将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四是整合建设一批专业公共研发综合性服务平台。黑龙江省科技厅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建设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该平台高度集成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建立新兴产业研发、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创造、创新战略联盟、国际交流合作八大服务平台,形成手段先进、功能强大、服务规范、资源富集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承担科技合作交流、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资源共享等重要公共服务职能。目前,已有63家单位签约入驻项目67个,协议投资额54亿元。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投资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建设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项目,提供有机食品、媒介生物、煤焦炭等检测服务,将进一步加快口岸通关速度,为黑龙江省外经贸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为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研发、重要产品检测等提供支撑。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建设黑龙江省高新技术检测服务中心项目,包括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用技术研发基地等6个技术机构,将为入驻产业项目产品标准制定和检验检测提供服务支持。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运作能力,打造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组团

   一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国技术交易服务联盟、东北技术转移联盟、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集成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交易服务、工程化中试、创业孵化相关资源,为哈尔滨高新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先后建立起服务于哈尔滨高新区的创新驿站科技服务体系、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体系、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体系、上海—黑龙江技术转移基地与省级技术贸易机构体系,累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综合服务6000多项,促成哈尔滨高新区创新主体实现技术贸易3.5亿元。

   二是强化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依托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的技术成果,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新园建设创新创业广场产学研基地,已有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干细胞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项目签约。 

    三是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发挥地缘优势,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设集聚国际科研机构的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有中国白俄罗斯新材料国际联合创新中心、黑龙江对俄工业技术中心、中国白俄罗斯胶粘剂合作研发中心等7个项目签约。

    大力发展孵化经济,打造创新创业服务业组团

    一是培育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引入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孵化+创投”模式,与英菲尼迪基金共同出资建立哈以孵化器,已有11家企业签约入驻,今年年内还将新引进企业10个。

    二是壮大孵化经济载体功能。投资10亿元,建设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广场,已有1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0余家企业正陆续入驻;建设总规模13.8万平方米的企业加速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孵化进程。

    三是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孵化经济。成功引进天安数码城项目,依托其在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促进孵化的层级和水平提高。

    四是推动已入驻创新资源发挥孵化功能。依托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乳品经济技术开发中心等优质孵化资源,制定完善激励孵化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发展。巩固扩大孵化经济既有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速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进程,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业组团

    一是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加大与兴业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力度,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设立科技专营或特色支行,增强地方银行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黑龙江省科技厅与龙江银行、兴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龙江银行已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设立科技支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新产品,服务科技创新创业。

    二是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引进哈尔滨投资集团的哈投经济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将引进金融、风险投资、证券、资产评估、财务服务等机构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和黑龙江省内外知名企业办事机构,为黑龙江省内研发机构和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三是积极争取成为国家高新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目前签约企业15家,已有6家通过内核、3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具有上市意愿的储备企业达60家。出台《哈尔滨高新区支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目前已给予拟主板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的7家企业扶持资金480万元。

    四是努力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黑龙江省科力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谋划建立了规模达2亿元的黑龙江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并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黑龙江红土科力创投公司,已完成对哈尔滨盛源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中飞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哈尔滨高新区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哈尔滨市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哈以创投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和支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共同发起设立若干创投基金,进一步激活创业风险资本市场。出资2000万元,与哈尔滨市信用担保公司等单位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哈尔滨市企信小额贷款公司,为哈尔滨高新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加速推进培育新兴业态,打造科技咨询服务业组团

    一是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支撑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重点,有效整合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的优势资源。截至目前,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114)加盟单位已达142家,整合黑龙江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所属大中型科学仪器设备1993台(套)。 

    二是打造企业创新战略咨询服务平台。构建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平台,为哈尔滨高新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战略咨询服务,已形成了面向科技园区及科技型企业服务的优质品牌。

    三是推进建设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引进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所、“北开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各类交易所,在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产权交易中心内开设“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交易专柜”。引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专利代理机构入驻哈尔滨高新区,建设以专利技术对接平台、专利数据整合平台、专利技术推介展示平台为主要功能的专利交易中心,为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专利代办、维权援助、专利信息检索查询等业务服务。

   四是提高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水平。发挥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科技研发、人才、信息优势,面向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内企业的需求,提供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

    明确工作目标 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科技服务业的规范、有序、高效发展,必将助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早日发挥功能作用,形成拉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结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发展实际,哈尔滨高新区确定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部署,按照科技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关于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的具体要求,将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哈尔滨高新区开展战略提升行动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极,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作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的主战场,坚持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市场牵引、政府推动,模式创新、技术支撑,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促进科技服务业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五大科技服务业组团,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产业融合度,强化政策与人才支撑,打造立足黑龙江、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示范区。

    确定总量规模、重点项目、服务功能等工作目标:

    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以研发及技术转移、工程设计及服务、创新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为主的创新型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到2015年,规划重点建设科技服务业项目300个,其中创新型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总量的55%。

   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初具规模,初步建设形成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新型服务体系,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技服务业工作新机制。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黑龙江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放大“部省会商”机制和“省市共建”模式的优势,完善科技服务业领导机制,建议建立由科技部火炬中心、黑龙江省科技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科技服务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哈尔滨市主管领导、哈尔滨高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科技服务业集群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形成部、省、市、区相互衔接、共同推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组织领导体系,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充分研究论证,完善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总体部署,结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实际,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完善科技服务业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等,指导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科技服务业集群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更好的科技服务业项目入驻发展。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关键靠招商。哈尔滨高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强力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扩大科技服务业项目入驻数量和规模,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一是围绕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采取强有力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引进一批服务层次高、发展前景好、品牌叫得响的科技服务业骨干项目。二是围绕提升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配套功能,满足入驻人群休闲、购物、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下大气力引进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主题公园等综合商业配套项目。三是围绕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引进一批发展后劲大、技术成果转化好的研发项目,为推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不竭的创新源。推动已入驻科技创新资源发挥功能效应。提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创新发展机制,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内生动力。一是鼓励多渠道创办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鼓励民营企业独立创办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兴办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二是重点培育骨干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重点扶持面向产业的研发与设计、科技企业孵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服务企业和机构。三是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做大做强。支持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四是建立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自我协调、监督与管理,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建设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相关领域服务机构组建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及科技咨询服务联盟,引导和支持相关领域的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制定行业服务标准规范,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的科技服务业网络,支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一是抓住哈尔滨高新区获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建设人才实验区的各项要求,全面打造“人才特区”,大力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高端领军人才进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创业发展。二是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专家库资源和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资源,建立科技金融人才数据库,引进科技金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三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四是推动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发挥平台作用,为科技人才和优质科研成果快速对接开辟“绿色通道”。五是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采取组织招聘大集、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等有效方式,发挥好企业与人力资源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自主创业。

    完善政策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细化完善并深入实施已出台的扶持人才、项目入驻发展的9个政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城条例》立法工作进程,并适时制定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构建政策“高地”,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工作指导和资金支持。增加对科技服务业科技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科技服务业科技创新。三是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展示哈尔滨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果,增强社会各界对哈尔滨高新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认同感和扶持力度,形成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