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川乐山十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看到,多晶硅、抛光硅片、芯片和集成电路光缆等硅材料产业集群林立,完整的多晶硅产业链条已在这里初步形成。乐山市委书记姜晓亭说:“乐山的硅产业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关键在于依靠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使之形成巨大的‘洼地’效应。”
记者在永祥多晶硅公司了解到,他们采用精馏、还原、设备、电器自动化控制、热能综合利用、分析检测等多项自主技术的1000吨/年多晶硅装置已稳定运行30天。这套装置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物料封闭运行、副产物回收利用,该公司也已形成了覆盖多晶硅、聚氯乙烯;三氯氢硅和水泥等多个产品的物料综合循环利用体系。
专家介绍,每生产1吨多晶硅,就副产15吨左右的四氯化硅,其副产物的处理一直是世界难题。乐山作为我国多晶硅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发祥地,一直把废物利用作为一个重要攻关方向。目前,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压氯化氢和三氯氢硅产业化合成炉,大型节能还原炉及控制系统;新光硅业公司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优化了三氯氢硅提纯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和四氯化硅氢化系统;永祥硅业伞司与中国成达公司合作,开发出单线3000吨/年多晶硅工艺软件,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线。
记者在东汽乐山硅材料分公司施工现场看到,公司花巨资建设的回收系统,不仅解决了废气问题,同时还节约了运行成本。据介绍,该公司正在建设的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生产有机硅、光纤预制棒的项目投产后,乐山方圆数十公里内近十家多晶硅企业生产的废料将全部“吃光”。
据介绍,乐山将硅产业链项目集中布局在五通桥区等盐化工基地,缩短了氯气等危化品运输距离,实现了从氯碱产品+工业硅到多晶硅再到下游产品的区内循环,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使多晶硅副产的废弃物四氯化硅通过循环综合利用,基本能就地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