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渐趋意识到信息化应用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云计算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为此,比特网特邀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张斌,和广大网友分享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具体应用。
左起: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 张斌、比特网信息化群组总监 窦彦莉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比特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张斌先生跟我们分享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云计算在中小企业里边的具体应用。张总跟大家打个招呼。
张斌: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张总,您能先跟我们介绍一下中小企业现在的信息化的现状和需求特点是什么?跟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张斌: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数量比较多,有几千万,这个几千万应该包括微型企业。
主持人:没错,我记得前年好像有一个调查,说是有将近一个亿的中小企业数量。
张斌:反正数量也是大家估计的不太一样。第二个就是各个企业的发展特点也不一样,因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很多程度是由中小企业来支撑的,60%~70%的规模,而且就业人数也比较多。
那么中小企业实际上对信息化的需要是比较强的,因为很多企业是外贸型企业或者是做营销的企业比较多。那么这些企业实际上需要信息化的支撑,但是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很难花很多的钱做信息化系统。所以它需要这种信息化,但是它又没有很多的投入。
同时,技术人员也不可能在一个中小企业专门做信息化的工作。但是这种强烈的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它自身的条件、投入有很大的矛盾。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中企动力从12年前就开始定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这样一个工作。所以,走得12年,所以一直在做信息化的工作。
主持人:其实说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大家可能提到的更多的就是它的薄弱,基础也比较差,投入也比较差,那么在这一块的市场上面我们再来谈云计算,似乎是一个很奢侈的话题,所以我更想了解云计算怎么在中小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
张斌:实际上云计算这个概念好像是这几年火起来的,但是实际上云计算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累计,从刚开始的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各个集群等等这些发展出来,然后因为在计算机界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不断有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思路会出来。所以云计算也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提出来的概念。但实际上它是结合了过去几十年技术的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分布式计算、没有集群,那么也不会有云计算这种概念。所以,我说它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那么我们在说云计算为中小企业服务,看似是把一个最新的概念应用到了刚才您说到的比如说比较薄弱、投入比较少这样一个状况,似乎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为什么这样说呢?正是因为云计算这种概念,它带来了对成本或者是对管理的一个完全的革新。比如说我们以前去做系统集成的话,一个企业可能要花几十万,买自己的计算机,然后买自己的储备设备,买网络设备,然后等等这些软件,硬件都要搞在一起。所以它花的钱是很多的。
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实际上它可以把这些设备投入了以后,给不同的企业服务。每个企业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实际上是把一个“大池子”分成“小池子”。
主持人:资源池的概念。
张斌:对,每个企业都会用一些,那么它不用的时候实际上它又分到“大池子”里面去。所以相对来说,需要付出的成本反而是降低了。所以就是我说它是一个更好的结合的方式。
主持人:其实大家在谈到云计算应用的时候,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会担心,大企业也担心‘是不是企业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其实您刚给我们解释了,实际上,云计算是要致力于让我们节省IT投入。
那您能不能跟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中企动力它的云平台的技术战略还有就说它是如何从技术上来满足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的?
张斌:我们叫做云平台,实际上它包含了从基础设施到平台到应用一个整体的说法。我们一直为中小企业服务,所以我们在上面跑的一定是我们的一大堆应用,在中间实际上是为支持这种应用,我们要做得一些包括开放的接口,包括它的标准,包括它的各种引擎来支撑。在它的下层,实际上是它的一大堆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包括硬件设备等等。所以是构成一个整体的平台,这就是我们的云平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际上它是在用我们云平台上的应用来实现信息化。我们是通过提供这些在云平台从基础设施一直到应用去提供给中小企业一个比较可以管理、可以个性化、可以覆盖它的从营销到它的管理等等这样一些应用来去为它提供服务的。
主持人:也就是基于应用层面的这样一些应用?
张斌:对。
主持人:那您刚才介绍了中企动力云平台的一些技术,那么据我们了解,就说现在的一些云平台,云产品它有很多这样的行业标准,是不是统一的,那么您如何看待或者说您可不可以觉得中企动力它的云平台,或者说它的云技术,它会在行业标准会有一些这样的应用内容,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个作用?
张斌: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国际上通过的云计算标准可能只有一个,目前有很多国际性的标准性组织在做这些标准,但是由于可能各个厂家的利益不一样、诉求也不一样,所以标准大家还在讨论。
主持人:那这是因为各种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对于用户来说大家就很困扰的一个东西?
张斌:对,所以我们当时以前有一个说法,到现在为止还叫“乌云密布”,“乌云密布”的意思就是因为大家都在谈“云”,但是实际上因为我当时有个说法,就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把各个厂家的这种应用和服务有效的整合起来,实际上对用户来说,它不是带来便利,而是带来灾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应用都是在“云”上,如果我当时的说法是我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片“云”,我们的办公自动化是一片“云”,我的电子商务是一片“云”,我得管理这么多“云”。实际上是比它以前做系统集成管理会更困难,而且这些数据本来是需要相互关联的,那么放在不同的“云”上,且这些“云”又不标准的话。
主持人:这些标准它怎么来整合。
张斌:所以对企业实际上是有困扰的。那么中企动力在做这块儿的时候,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我们几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个是全面的服务。不管是从最简单的基础服务到我们的应用服务,包括我们的通讯服务,我们希望是整体的、全方位的。
第二个我们希望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像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的企业实际上有自己的特点,因为每个企业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它所要的信息化诉求也不太一样,所以它需要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那么像国外的很多企业,比如说他们有一些自己的、比较标准的管理模式,所以它比较容易做标准化。中国可能更多要做“个性化”,所以我们一直谈中国特色。所以这个是我们要去做到的。
另外一个我们通过这种云计算平台,我们要给客户提供按需使用、按服务去付费这种模式。
主持人:那您跟我们详细说一下是如何实现按需所用跟这种按服务来进行收费的?
张斌:我们实际上这样的,因为以前大家都知道有个理念叫做‘比如说就像我们在用电,就是以前一直在说的用电,拉了电灯就亮了就可以付费,水也是这样的’,这个大家都比较熟。那么在我们这个地方,实际上关键的一点,我认为首先需要我们的应用能够模块化或者服务化。因为每个企业的特点不一样,所以比如说我们有100个服务内容,那么A企业可能只需要5个服务内容,B企业可能需要20个,C企业可能需要50个。如果这些服务能够有机整合在一起的话,它就能够像‘我买了5个,我就付5个的钱,我买了20个就付20个钱’。所以我们基本上在整个平台的建设上,包括软件的架构上我们都做了这样一个规划和标准。然后他们之间是比较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以它就能实现刚才我说到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这种模式。
持人:您刚才说到信息化“个性化”的需要,那您跟我们介绍一下企业信息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它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张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希望你能把我碰到的问题都帮我解决掉,我认为企业有两个层次的内容需要解决,第一个就是怎么帮企业挣钱,第二个怎么让企业的成本降低、管理的更好。实际上我们的应用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去帮企业做。
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更多的是怎么帮中小企业赚钱,首先它得活下来,活下来以后它才能管理得更好一点,所以我们刚开始做得时候是建网站,建电子商务这样一种模式,来帮助它做营销,营销做得更好一点,把其商品多卖出去一点,能让客户更多知道自己一点,然后去帮它这样做。所以这块就是它先期要做的,那么后期是对自己的客户怎么管理、对自己的员工怎么管理、对自己的工作流程怎么管理,实际上它就会相应那些需求就会出来的。企业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你帮我挣钱,你帮我管好一点,这就是它的需求,没有别的特殊的。所以我们要给企业做信息化就是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说实在的,一个企业是很难把所有的事情做完的,比如说你做网络营销,那可能有其他的公司做得非常好,你中企动力不可能做独立推出一个自己网络营销一个工具的,它需要跟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这就是刚才提到的所谓的云的标准也好,或者是接口的规范也好,那么有的企业实际上是会做得比较好,因为包括国际上一些大的企业,名字我就不说了。那么他们的接口可能会更开放,而且开放接口也是一个趋势,包括云的发展它也是变成一种趋势了。
国内的有些公司可能就会相对封闭一点,但是也会走向开放。我们实际上就希望给更多的企业开放自己的标准,能够开放自己的接口,相对之间能够融合,这样的话,我做我的强项,您做您的长项,然后我们能有机结合起来,去解决企业的那些信息化问题。这样的话,实现应该说“多赢”。
主持人:最终还是可以让企业受益。
张斌:对,企业也能受益,我们这些做信息化运营的同行也能受益。
主持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张斌:一个产业链就能有机的形成了。
主持人:比特网信息化群组总监 窦彦莉
张斌:实际上我们中企动力在做信息化的运营,已经做了12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迎接了很多的挑战。一路走来实际上我们在几个方面,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信息化运营,所以我们在整个我们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做了很多投入,包括我们建了很大的IDC中心,包括我们投了几千台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来去做这种基础设施。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管理上我们通过9000,27001这些国际的认证,这些认证就保证我们在管理流程上,在服务的流程上更规范。然后另外在我们整个研发上我们做了很大投入。我们有1000多人这样一个研发团队,这个研发团队实际上就包括从运营上,从架构上,从应用上去为企业做信息化的服务。我们有一个整个IT应用服务的体系在。
主持人:公司在未来产品的战略上有哪些新的突破,您跟我们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上跟我们介绍一下?
中企动力副总经理 张斌
张斌:前面已经谈到过,实际上我们是结合中国做得中小企业,跟发展一起来发展。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首先是希望能挣钱,所以我们刚开始提供的产品就是围绕着怎么做自己的宣传,怎么做自己的营销,怎么做自己的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方式入手。那么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我们有自己的一个通讯的工具,叫G邮局。但是它不止是一个简单的邮局,它也包括了它的存储,包括内部管控一些工具在里面。通过这些我们是希望能有一些为企业能提供一些基础的信息化的服务。未来我们实际上会在电子商务上,包括吸引更多的客户来买它的产品上这些等等这些方面我们会有一些产品会推出来,10月份会推出来一个产品。包括以后未来在营销层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都会有一些产品会相应的推出。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10年以来,中企动力已经发展了12年,这12年以来的话,您总结一下,您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在哪?那么在企业信息化里面是哪一些是给您印象最深的?哪一步是走得为这些中小企业来服务做得最好一步是什么?
张斌:我觉得有几点,第一点我们首先选得行业和市场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市场,不是说这个市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说它确实是支撑着中国国民经济,虽然这个有点大话,但是实际上确实是它涉及到的数量比较多,我们的市场范围也比较大,所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因为他们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你可以做得事情非常多,就是因为你可以帮各种各样的行业、企业做信息化。那么你可以对它更多的了解。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
第三点,我觉得在整个技术上对我们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因为你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所以你要找出他们的共性特点,第一个对它了解,第二个你要抽取这些需求,然后去实现自己的产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在这几个方面是印象比较深的。
主持人:那您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类似在中小企业,其实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中企动力是伴随着中小企业成长的?
张斌:对。
主持人: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积累这些成长的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未来会伴随着它的成长,我们会服务于大企业?有没有这样一方面的需求?
张斌:您说得是非常对的,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定义在中小企业这个市场,并不代表我们不做其他的市场,就像你说的,我们是伴随着一起去成长。因为实际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也是这样去做得。另外我刚才说的,对于企业管理也好,微型的企业是很难去做的,而且它也没有这个需要。最简单的说法,我拿一个小本我就能记住,我一共就4个人,每天发多少工资,花了多少钱,可能就结束了,那么当它不断的发展的时候,它自己的需求就会增加。所以我们会说,在未来,我们就会在不同的这些应用上面会提供一些更多的应用。所以我们也会往上发展,就是面向的客户群也会发展。实际上我们也有一些客户群,它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小企业或者微型企业,实际上包括银行也是我们一些客户,只是说层面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其实说小企业的信息化它更多是基础应用的投入,那么它会越来越多从管理信息化入手,那么中企动力有没有可能日后在这种管理信息化关注更多,投入更多的一些经历来做?
张斌: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几年的储备了,因为我们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因为两个方面,最后的管理肯定是会它的一个其中的解决信息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包括技术上的投入包括产品的规划我们都做了三四年的投入,可能会在未来的一两年会出一些新的产品出来。
主持人:那么就现在来说,我们服务了中小企业市场,我们客户大约会有多少家?
张斌:30多万家。
主持人:那专注是哪些行业?
张斌:制造业,我们有个分类。制造业的会比较多,因为中国也是个制造业大国,所以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会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然后就是零售这种业务,包括服装、买卖的这种业务的。包括跟国外进出口这种,但是我说得不是大的进出口企业,都是小的进出口企业。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的涉及到的企业是非常复杂的,非常多的?
张斌:对。
主持人:我觉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作为这样的服务商、提供商的话,它是不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说如何让这些企业来首先在观念上来接受一些信息化的,我需要做信息化这是第一步,应该在你们的推进过程应该是比较多,这应该是一个难点,那么在这种推进的过程中,咱们有哪些经验来跟我们来分享?
张斌:因为走了这么多年,所以刚才您说的特别对,我们刚开始更多的是做培训,因为十年以前实际上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诉求还不是那么强烈,另外一个就是它也不太明白你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主持人:他的IT就像我们接触过,现在我们的CIO俱乐部里面,中小企业这边它甚至连IT经理都算不上,它可能就是一个类似于网管,维护人员这样的,那么在这里面就说我们在谈信息化的时候,跟CIO谈信息化是没有问题的,谈管理的信息化,谈整体企业的运营,怎么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这些企业,它很多标准都是没有问题,直接像我们这些使用者,像你们这些客户来说他可能只是一个运维人员,他可能连一些基本的知识都需要去普及,这是你的对象很薄弱的地方,另外它的CEO,它的老板在这块可能也不是那么开化,所以你如何来协调面对你的对象是这么一个薄弱情况,你怎么来灌输、怎么来帮助他们成长的?
张斌:刚开始我们说的培训也是根据你刚才说的它的这些状况。
主持人:甚至它不会来提IT需求?
张斌:对,我们也不跟它提IT需求。我们只是基本上有一种说法,我们问他想不想挣钱,想挣钱。那么应该挣钱,他会有自己一套逻辑,我们会告诉他,你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用一些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你去实现,实际上我们就把我们的IT应用服务运营这些理念就逐渐传达给他,然后让他明白这种方法好像比我的方法要好一些,他就会接受,而且刚开始因为中小企业前期投入不会很多,请吃一次饭就完了,如果能把这个钱投入到信息化里面,他实验过以后,他又感觉到确实是给我带来客户,或者是给我带来订单了,所以他有一些良性的互动以后,实际上他就会觉得是有用的,这个是刚开始前期的状况。
到最近这几年,三四年,四五年这样一个状况的时候,已经比10年以前好很多了,因为包括我们的智能手机也好,包括互联网也好,智能的终端也好,用得越来越多,然后大家接受的程度也越来越多,所以基本上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就会知道怎么去使用计算机,怎么去使用IPAD,怎么去使用电脑。所以他就会知道这些玩意确实还是很容易的,不是说像我这种人才能干的事,可能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干了。那他就允许接受现在这种观念。尤其我们企业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化的时候,它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你总得发个邮件给对方,需求就出来了,所以他就容易接受这样一些观念,比以前已经好多了。这也是我们刚才说伴随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体会到一些变化。
主持人:那在咱们跟这些企业打交道、还有跟企业信息化从业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能够想起来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些信息化从业人员从一个网管从一个运维人员,然后他慢慢随着企业成长成我们真正意义上的IT经理或者CIO这样的案例?
张斌: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多,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把他的服务外包给我们,所以我们是尽可能帮他去减少这样的人员,因为我们不是做系统集成,所以我们等于是做一个平台把他的应用在我们这个上面跑,等于他的这些所谓运维都是我们。
主持人:换句话说,你替他培养了信息化的从业人员?
张斌:没错,所以我们会有提供24小时运维服务,比如说老板发现自己的邮件发不了,他肯定要有投诉,一有投诉我们就要帮他们去解决,所以我们是他们的运营维护人员,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帮助企业的CEO在成长。就是比如说以前一直在讲一个笑话,就说那个邮箱里面挂一个家里面、挂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当时会有这样一些老板,但是现在已经不会有的。他就会知道邮件到底应该怎么用了,然后包括还有我做一个推广,我到底应该在哪几个地方去做,在哪个地方去做效果会更好,CEO包括它的营销人员会逐渐提升,包括他做了营销以后,他说我能不能在我自己的网站我就可以卖我自己的东西了,他会提出这样的需求出来,然后会说我那个客户能不能有效管理起来,能不能增进跟他们的关系,增强那种管理,然后他会弹出这些东西来,所以我就觉得我们是看到很多CEO在不断成长。
主持人:其实我们做得更多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包括就像你说的帮助CEO更多去做CIO应该去做的事情。谢谢张总的分析,也希望中小企业信息化能够在这些专业的IT服务提供商的帮助下越来越好。
张斌: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