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我国钢铁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方兴未艾
  • 作者:中国冶金报
  • 点击数:798     发布时间:2012-07-04 19:48:51
  • 分享到:
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规模过小,采用落后或低水平的工艺装备,能源环保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能耗高、二次能源回收低和污染处理难度大等问题。
关键词: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着规模过小,采用落后或低水平的工艺装备,能源环保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能耗高、二次能源回收低和污染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一直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在设备的连续化、自动、大型化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生产流程向连续化、紧凑化、高效化发展,为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提供了可能。



于是,一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成立为钢企的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了平台,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

一是以宝钢、马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采用集中一贯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以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为核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管理的理念,将企业能源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功能与能源的控制、预测、调度等管理功能进行有机的、一体化的集成,基本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设计,系统和应用功能均比较完善。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故障分析诊断、能源平衡等。

二是以山钢集团济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采用信息处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建立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主要是数字化平台,将主要能源消耗信息和部分设备信息采集到能源管理中心,并对部分有条件的工序进行监控,基本实现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和与信息化系统结合的离线优化。

三是其他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采用数据分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仅是采集动力计量信息,通过软件实现编制能源管理报表、能耗分析、大屏幕显示等简单功能,无法实现在线处理与优化,本质上是以动力计量采集、管理为主的基础应用,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节能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能源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实时运行与系统规划不同步、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步、主体装备改造与节能技术配套不同步等。此外,国家制定指导节能的政策、法规落实还有待加强;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合同能源管理前景可期

钢铁企业节能管理的另一项主要尝试是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其实质是企业以项目的节能效益返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和服务费用。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环节的应用,即节能服务公司与钢铁企业合作,开展钢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等过程。如炼铁系统的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炉顶余压干法TRT发电,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和焦化系统的干熄焦发电,炼钢系统转炉煤气回收和蒸汽制冷,轧钢系统的蓄热式燃烧改造、热装热送和电力系统的CCPP发电等环节。

据悉,截至“十一五”末,宝钢在集团范围内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项,已完成4项,并作为服务方承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项。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首个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完成的节能工程———高炉排煤风机变频改造项目,于2011年6月份成功投入运营。2011年,酒钢集团公司共实施了烧结余热发电项目等29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新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于2011年10月份并网发电,该项目采取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式,总投资1.2亿元。

此外,国内钢企还积极参与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如2011年11月份,马钢参与投资的安徽欣创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宝钢于2010年新组建了主营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全资子公司———宝钢节能公司;鞍钢集团制定并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组建了鞍钢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