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虽存下行压力 经济趋稳基础形成
  • 点击数:553     发布时间:2012-07-16 09:26:00
  • 分享到: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消息,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7个月以来新低点,为50.2%,比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关键词:

    文章来源:本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孟凡君 发布时间: 2012年7月9日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消息,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7个月以来新低点,为50.2%,比5月回落0.2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有分析认为,PMI回落是季节性的,仍在枯荣线上方,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由升转稳的关键时期,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正在形成之中,但还需大力巩固。

   回落幅度收窄 经济降中趋稳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而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说明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同时“供大于求”较为明显。

   其中,6月份我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仍在回落,预示外贸出口增长率将出现回调和企业成本压力减轻,表明影响企业生产预期的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生产的恢复预计还需一定时间。

   而回落的原因,有分析认为,一方面与近期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关。另一方面,在政策和经济的综合博弈下,经济逐渐由过热向正常回归,对原材料需求有所减弱。

   其实,与5月份相比,6月份PMI最大的变化就是回落幅度明显收窄,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降中趋稳。主要由于近期我国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投资增长降幅减小,消费实际增长率略有提高,出口增速明显反弹,支持着未来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的预期。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国家近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要到下半年才可能出现反弹。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态势没有改变:一是早前为了控制通胀,紧缩政策导致政府在基建领域的投资下降;二是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三是美欧等海外市场的需求仍较弱。

   不确定性仍存 有望企稳回升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外围不利因素仍旧强势,我国出口或将在未来数月下滑。同时,产品价格暴跌及新订单缓和表明,我国内需疲弱,将给我国制造业降低储存施加压力,可能会加剧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担忧。

   据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的研究,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每十年会下降1个百分点,应属正常。

   尽管目前,我国出现了经济趋稳的一些苗头,但仍有不确定性。因为,经济运行有着巨大惯性,仍须警惕经济增速下滑过快,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对“稳增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信息部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在关注稳定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稳定性因素,进一步促进经济趋稳基础形成,确保下半年经济稳定向好发展。

   目前,基本可以确立制造业步入下滑区间,而出口订单继续回落,预期在未来三个月出口增速将明显下降,经济增速或继续有所放缓。同时,在调结构和促转型时期,制造业生产景气再次回落,符合政策调整的目标。但也需要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带来的对就业、企业经营、财政金融等领域的冲击。而且,要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

   6月30日,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2》指出,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出现放缓的现象,但能够保持7%~9%的较快经济增长,我国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事实上,我国经济增速在正常区间之内,而且从长期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着巨大潜力。二季度应该是我国经济的低谷时期,6~7月是制造业回稳时期,PMI仍有可能继续走低。预计三季度,5月和6月出台的扶助经济政策的效果将开始显现,届时经济增速将有望企稳回升。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