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泰综合充换电站位于海泰南路与海泰大道交汇处,占地1.28万平方米,项目一期集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电池集中充电、光伏新能源接入等功能于一体,可为120辆纯电动公交车及各类电动乘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天津海泰综合充换电站充换电系统项目负责人、工程师李九州告诉记者,海泰综合充换电站的建城投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有地方充电没地方换电的难题。他说:“公交公司一期运行了40辆纯电动大巴,车辆自身拥有40组电池。而充换电站的充电架上电池是按照1:1.5进行配置的,一共有60组电池。一组电池最长用两小时完成充电。那么这多出的20组电池就可以作为周转电池给大巴车换上。一般一辆电动大巴只需等待12分钟就可以完成换电操作,可以继续上路行驶,不必等待电池漫长的充电过程。”
机器人操作服务更智能
充换电现场,记者看到换电过程由机器人完成,工作人员只在旁边“监督”。当汽车停靠在指定位置后,换电机器人先将汽车上需要充电的电池取下,放到充电架上充电。再把充电架上满电的电池换到汽车上。
李九州介绍,换电机器人自动完成操作,后台的测控系统可以测控换电情况,包括各种信号和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后台为机器人充电,操控机器人对汽车进行换电。当电池放到充电架上以后,后台测控系统会不停监测电池充电情况,当充满电以后,会有信号反馈到测控系统,电池的信号灯会也变成蓝色。
自主研发充换电技术国内领先
操控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监控换电机器人的作业情况
李九州介绍,三地的充换电站在换电方面,原理都是一样的。但海泰综合充换电站有几个创新的地方。“采用紧凑型模块化充换电系统,节省土地使用面积25%;国内首创充换电站内碾压发电系统,以道路为铺设载体,行人车辆为动力来源,实现新型能源转化;首次实现光伏发电与充电系统之间无缝接入,能量转换效率可提高近10%;采用智能热回收技术,解决了北方冬季温度较低时的电池充电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0%;应用自动换电机器人,实现了换电全过程的准确定位、快速高效;通过智能电网、物联网和交通网的‘三网’技术融合,利用智能车载终端,实现了电动汽车与集中监控中心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
汽车充电时要在既定轨道内完成
海泰综合充换电站已经成为天津市首座具有示范效应的电动汽车综合充换电站,二期工程还将建设全市纯电动汽车运行监控和安全保障平台,成为运营的示范站和信息的枢纽站,最终建设为国际一流、绿色节能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十二五”末,天津市电力公司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充换电站65座,形成协调统一的三层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全力满足天津市7.2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