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
不论谁领导中国,其消费者文化将继续发展,对商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应会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Mark Mobius)民主国家竞选所带来的不稳定也许不会在中国发生,但中国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及其在接下来十年对中国的影响仍然带来了疑问。2013年3月,新一批国家领导将正式上任,老一届领导的一些成员将退休。我脑海里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新领导人会否继续经济改革,向国内消费的模式转型,并且仍然能够维持令人羡慕的增长率?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选举的背后
中国十年一次的领导人换届是在高度控制和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共产党掌控着中国经济和政府机构高层,因此这并不涉及所有的中国民众。
就如何引导经济发展和实施政策,任何政党中总会存在不同的意见,在中国也无疑如此。但中国的选举过程往往很平静,我预计,新的领导人会很快克服分歧,而转向制定并实施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
中国目前的五年计划旨在将中国经济从出口引导的模式转型为国内消费带动的经济。这个转型对全世界具有影响力。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从以往的双位数有所放缓。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之大(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略微的减速是不可避免的。
过去一年,围绕着中国“硬着陆”的议论纷纷,这指的是在充满挑战的全球环境中,中国的增长速度急速放慢。我一直坚信,中国的经济增长会继续突飞猛进,而且情况似乎正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预计中国能达到官方2012年的增长目标——7.5%,几乎没有什么人会认为这是硬着陆。如果美国和欧洲能够就它们的债务问题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全球经济增长回弹,中国能取得更高的增长也不会让我觉得意外。但即使明年中国的增长维持不变,甚至放缓到6%或7%,我认为这仍然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增长。
改革和进步继续前进
习近平是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核心,李克强是第二把手。他们都公开强调过继续改革的必要,而且习近平一般被认为他的改革更注重经济,而非政治。中国不太可能出现革命性的政策转变。在所有的改革中,最鼓舞人心的是打击腐败以及更广泛地分配财富。许多观察人士预计,城市化的焦点会从大城市转为较小的城市,城市户口登记制度可能会出现改革。环保被预计是另一个重点,天然气将会在中国的能源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五年计划要求中国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型,并发展更强劲的国内经济,来代替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中国的工资已经在上涨,消费者拥有更多钱往往会推动消费增长。同时,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新的领导班子的任务是,继续将中国庞大的人口转化为更加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社会,从而减小对出口的依赖。
提升生产力是这个改革进程中关键的一部分。中国的出口中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工厂的产品质量也出现了大幅的改进。汽车、电信和其他高科技公司都在提高它们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外交关系
就中国对外关系的立场而言,这段时期对中国新的领导人来说非常关键。目前有一些让人担心的问题,如与日本在中国南海岛屿的争端。由于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方需要非常巧妙地处理两国关系。新的领导人年轻、现代化,似乎也很灵活,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随着奥巴马总统连任美国总统,我认为中美之间会出现更温和的外交政策。双方领导班子都愿意适应和谈判,让我看好双边关系。
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非常精彩,不过当然我们的投资研究和评估最终还是要基于投资机会。不论谁领导中国,我认为其消费者文化将继续发展,对商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应该会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