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精致繁华的苏州古城区,西至风光秀丽的太湖畔,便是苏州高新区的范围。
从成立至今,苏州高新区一直遵循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2005年,苏州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级高新区;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绿色发展,不仅让苏州高新区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山水天堂。
绿色企业,循环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苏州高新区西北部的阳山,高岭土矿产丰富。以往,在此从事采矿生产的中国高岭土公司,每年产生的10万吨矿渣都被丢弃在山上,不仅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现在,公司引进有关设备,每5万吨矿渣中便可淘洗出1万吨高岭土;矿渣中伴生的黄铁矿,选出来后出售给化工厂,成为提炼硫酸的好原料;矿渣中还有60%以上的石英砂,加工成道板砖、空心砌体,成为抢手的建材。公司负责人骄傲地说,公司矿产资源的产出率达到10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
在苏州高新区,这样的绿色企业不胜枚举。在中胶资源再生(苏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堆放着许多废旧的汽车轮胎。中胶资源运用常温、全自动、全封闭技术,一年可以处理2万吨废旧轮胎,可生产硫化粉及塑化胶粉1.2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利用废轮胎生产硫化粉和塑化胶粉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唯一实施循环经济的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从2003年开始,逐步推广、评选“百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0多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每年累计节水560万吨,节能降耗17.6万吨标准煤,直接经济效益约9000万元。
绿色经济,补足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作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家级示范区,苏州高新区从2002年起,就把循环经济理念推广到区内的每一家企业,形成一条条“绿色产业链”。
“我们区内拥有很多IT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不处理会造成污染,处理又会增加企业成本。”苏州高新区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利用这些废弃物,成为高新区管委会最先考虑的问题。
2003年,苏州高新区到日本同和矿业进行考察。该企业对废弃电子垃圾的无害化高科技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问题。苏州同和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其湿式和干式工厂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顺利投产,成为第一家参与中国废物处理等综合环保业务的日资企业,每月可从电镀废液和旧线路板、CPU等电子废品中,提炼出10公斤纯度达99.9%的黄金。
“纵观苏州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绿色采购、‘补链’招商、创建绿色高新区以及环保国际合作始终是主旋律。”苏州高新区环保局副局长顾咏红说。
苏州紫兴纸业公司自备电厂的锅炉排放二氧化硫,以往的脱硫工艺,需要大量的工业氨水作原料,成本很高。公司环保经理杨芸说,公司发现高新区内一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水,而这些氨水被作为废氨排到污水处理厂。现在将这些氨水用于紫兴纸业公司的脱硫装置,对方只需要出运输费,排污费就可以全省了;而紫兴纸业公司一年也能够节省几百万元用于购买工业氨水的资金。
绿色规划,构筑区域循环发展保障
来到苏州高新区环保局监测大厅,只要点击鼠标,就可进入高新区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区内企业的排污情况通过视频一目了然。当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时,检测系统会马上报警,发送短信到相关监察人员的手机。
目前,苏州高新区正在建设数字环保工程的三期项目,建成后,其数据中心最终将为区内3000家有排污的企业建立网上档案。
“这等于给企业建‘户籍资料’,将企业环境管理、监察、处罚、监测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全部集中起来,最终为每个污染源形成一套全面、动态、综合的环保信息档案。”苏州高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更可喜的是,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自觉意识。13家绿色学校、2个绿色社区、100多家绿色企业以及1000余家绿色家庭,编织出了高新区循环经济网。每到双休日,苏州高新区的名城花园小区,义务环保宣传员、退休教师张辰光总会和小外孙一起,在小区内“练习”垃圾分类、散发环保宣传册,“当阿爹(外公)老得走不动路时,你就来‘接班’,绿色家园就一直有守护卫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