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 作者:钟云华
  • 点击数:938     发布时间:2012-12-23 22:36:00
  • 分享到: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关键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报告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涵丰富,目标明确,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阶段和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把我国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创新驱动,十年足音铿锵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的科技事业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十年来足音铿锵。

    早在2003年3月22日,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在2006年1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次会议上部署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对我国今后15年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重点部署。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央提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强调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科技体制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早部署、抓紧落实。

    10年来,伴随着科技创新战略地位的凸显,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七位,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10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有为,协力攻关,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和一系列科技计划和工程,取得了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超级杂交稻等一批重大成果,一些重要学科领域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一支勇攀高峰、攻坚克难的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十年自主创新,十年实力彰显。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乎全局长远,内涵丰富深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乎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我们要从全局高度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应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二是应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推动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来理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结构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十分迫切。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在科技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看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为本。要善于发现青年人才,积极培养青年人才,大力提携青年人才,要建设好学术梯队,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报告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我国同世界科技联系日益紧密,互动和依存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要素、面向全球进行组织和管理创新、面向全球创一流品牌。

    目标宏伟清晰,任务具体明确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具体规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完成以下任务: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加快建设若干一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进入世界同类科研机构前列;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批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相互支撑和联动,提高整体效能,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割,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完善保障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