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
  • 点击数:1066     发布时间:2012-12-27 18:3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来源:半月谈网

   国际经济形势充满变数,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明年中国经济将在什么轨道上运行,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已清晰显现。

   城镇化路径日渐清晰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未来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及最大潜在内需之源。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高度看,“城镇化”是发展所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外需不足、内需不旺正在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挖掘内需潜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使得大量农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而无论是刺激消费、还是拉动投资,都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非常重要的抓手,是推动中国将来形成内需拉动型经济,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不断改善的强国的必由之路。”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不过,现在我们走城镇化道路,要规避过去那种‘铺摊子’的情况。不是说建几座房子,让老百姓搬上去住就是城镇化,这肯定是不行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说。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城镇化和市民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城镇化要抓好长远规划,抓好基础设施系统、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增强城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连平认为,地方政府要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地方政府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出自己的财政能力去推动城镇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强调要用集约的手段来推进,不能走粗放式的城镇化道路。”

   财政调控手段有望进一步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这是财政调控手段进一步优化的信号。

   “中国目前正在由投资性财政向消费性财政转变,2012年财政支出方向与2009年有了相对明显的区别。交运基建、国防外交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出现下降,而保障房支出从2%提升至6%,教育医疗社保支出从28%提升至31%。预计未来财政支出还将进一步向消费性支出方面倾斜。展望2013年,财政支出项目仍然较多,因此需要精打细算。”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

   诸建芳认为,由于2013年财政政策还承载着促进经济转型的任务,具体而言,其着力点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财政投入;二是加大零售补贴,鼓励消费升级,比如节能家电补贴继续扩大范围等;三是确保重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对于已经规划的铁路、机场、高速公路项目,财政资金将优先保证,并加快相关项目代理债券的发行节奏;四是加快税制转型,促进结构优化,营业税转增值税的区域和行业进一步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环境税有可能开始试点。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财政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构建民生系统的投入力度,增加对社保、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政府财政投入增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降低了老百姓支出成本,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增加消费。”王晋斌说。

   连平提出,厉行节约和结构性减税是财政政策的亮点。通过收缩政府投资范围与减少“三公经费”等行政运行管理费用来缩减财政支出,减轻财政收入压力,从而扩大企业税收体系可调整空间;以结构性地减少企业税赋负担来缓解劳动力、资源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压力,激发市场活力。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

   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高度重视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连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质是偏中性的货币政策,既不会向松调整,也不会向紧的方向调整。

   从内部环境看,由于近期经济数据持续有所改善,未来经济增长小幅回升几成定局。

   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中国人民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发达经济体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无论是欧洲央行的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还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在总规模和持续时间上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能会延缓发达国家财政整顿和结构改革的进程,还可能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剧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溢出效应。连平认为,在此复杂局面下,我国明年货币政策仍会维持稳健基调。

   诸建芳表示,明年货币增速保持稳定,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将保持中性状态。利率政策将保持稳定,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低于预期的情况,不排除利率下调的可能性。

  连平则认为,综合考虑贷款利率、物价涨幅等因素,预计存贷款基准利率保持基本稳定,但也不排除在明年三四季度小幅加息或是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可能。(《半月谈》2012年第24期,记者 任峰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