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拣系统可连续运行100个小时以上,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包装商品,如此快速、便捷,只有以“智能化”为标签的现代物流能做到。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变革加快,青岛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正依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来实现“自我变革”,并藉此摆脱传统模式的发展瓶颈,向着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智能物流在青岛,正从梦想走进现实。
智能物流什么样在李沧区上臧物流配送中心的青岛福兴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配送中心内,记者看到,一排排高30米、长80米的立体货架矗立在3000平方米的仓库内,这个投产运营不到三个月的配送中心,采用了高位立体存储、机械化作业,仓库整体使用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应用了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RFID技术,采用电子标签拣选系统、语音拣选系统等,成为省内管理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储物流系统。
“目前,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库内作业无纸化、任务分配智能化。”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依托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和自主研发的软硬件系统平台,企业的物流效率及物流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额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这种现代化、智能化的 “智能物流”模式,在青岛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同样“大显身手”.在该公司的分拣中心内,记者注意到:这里综合采用了自动分拣、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货位精细管理及无线手持终端系统等先进设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动分拣系统可连续运行100个小时以上,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包装商品。自动输送分拣系统总长度达1000多米,把立体仓库、五层楼层库房全部连接成一套输送分拣系统,可实现药品的自动传输、搬运、补货、出库、自动分拣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搬运量,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率。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能否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乎着企业能否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提及为何斥资1.8亿元建设这一领先全省的现代化仓储物流系统,福兴祥物流公司负责人如是解释。
大项目装配“智能芯”
作为我市加快推进 “智能物流”的两个典型项目,福兴祥和九州通着力打造的无纸化、高智能物流模式,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市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全新姿态。
以李沧区上藏物流配送中心为例。这个以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奶品食品、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物流为主的物流基地,近年来先后引进了福兴祥、九州通、苏宁、鲁抗和蒙牛等5个过亿元的物流项目,五个项目总投资达9亿元,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青岛地区具有集约用地、聚集发展、智能化高、专业化强等特色示范作用的物流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