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石油、天然气也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也罢,其实地球上没有一种所谓"最好的能源",每一种能源都有优点也各有短处,关键是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来发展。”在近日由上海市科协等主办的146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上,主讲嘉宾道达尔中国首席科研代表、首届绿色电子国际会议发起人徐忠华与到场市民来了次能源知识大碰撞,其对能源问题的讲解,让参与者对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有了不少新认识。
徐忠华介绍说,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其现实和潜在储量其实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多。除了以中东产区为代表、易开采的传统石油之外,地球上还有大量不易开采的非传统油气,如超重油、页岩气、油砂等。不过,其开采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和环境风险较高。
目前,全球成熟油田的产量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而人类对石油的需求却以每年1.2%的速度继续增加。未来5到15年里,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为此,人类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有效使用非传统油气资源。
徐忠华预测,石油储量超过1000亿吨的油砂,将成为未来的石油主力资源之一。而在海洋里,还藏着全球三分之一的油气产量,预计其潜力有1400亿吨石油和14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
谈及各种新能源开发的前景,徐忠华表示,新能源开发的技术路线已经解决,现在需要做的是改进工艺、降低成本。
曾有专家提出,不少新能源的生产过程,目前仍然很耗能,并会产生环境污染,排放温室气体。对此,徐忠华说:“评估一种新能源的前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全生命周期来评价它是否真的环保、绿色。”
他同时表示,目前全球80%的能源供给依赖化石燃料,预计到2030年,能源结构也不会有大的变化,75%仍为化石能源。
“当然,新能源的开发刻不容缓。这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的考虑,因为毕竟化石能源的储量在减少,开采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高。”徐忠华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