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煤化工产业进入恶性膨胀期 产能过剩遭“严打”
  • 点击数:958     发布时间:2013-01-15 17:38:21
  • 分享到:
最迟到今年四季度,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主导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这两个有关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会出台,该文件具体实施部门为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炼油及煤制燃料处。&ld
关键词:

最迟到今年四季度,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主导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这两个有关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会出台,该文件具体实施部门为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炼油及煤制燃料处。

“在文件中会明确内蒙古、新疆、山西和陕西等11个省区的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接近国家能源局炼油及煤制燃料处室的人士透露称,这15个示范项目名单目前已经确定,不再做出调整。但不排除两三年后,再推出第二批示范项目。

在此之前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到将重点实施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原则上一个企业承担一个示范项目。

他亦指出,面对煤化工项目产能过剩的现状,国家能源局对已开工但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有关项目,也不会搞一刀切式的统一叫停。

“能源局科技司下一步将加大与有关地方政府的沟通力度,重点是引导国有资本理性投资。”他称这意味着,此类煤化工项目基本不再可能从银行直接获得融资,而土地审批、环保审批等流程也将逐步提高门槛。

政策“严打”突如其来

最新消息显示,“即将公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是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两大政策将定为基本产业国策。”参与了上述政策方案起草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如果将2012年4月份之前出台的5个条例及通知视为“警告”,那么新的两大政策将具体到单个项目主体则会上升到“严打”。

上述国家能源局人士坦陈,即将出台的政策严打并非一味打击,除了对煤制甲醇、二甲醚单体项目做出最低产能限制,今后所有煤制烯烃项目一律需要国家发改委核准之外,对于煤基多联产等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项目,国家发改委仍将予以适当鼓励。

“这意味凡是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今后都不得建设。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不足4%,未来将有大量在建煤化工项目面临流产危机。”前述陕西省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专家推算称,按此政策,陕西省超过15家煤化工项目,未来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只有两家。

严打“背后”: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星罗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总斥资超过万亿元的煤化工产业项目。政策严打背后,是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的事实。

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的苗头集中爆发于2011年年初。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建的和拟建的煤化工项目多达104个。煤制油项目产能累计已经接近5000万吨,天然气项目产能累计超过1500亿立方米,甲醇制烯烃产能累计超过2800万吨,加之在建的乙二醇、二甲醚等项目一旦投产,产能将会在原来的数字上成倍飙升。据摸底调查,仅新疆和陕西两个省区的煤化工项目,总量已经超过60个,总投资超过万亿元。

然井喷之后的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增加,煤化工产业特别是初级产品甲醇的供大于求局面已经非常严重。仅甲醇一项,在短短的3年内就从4000多元/吨跌至2000元/吨。事实上,超过80%的煤化工项目均未建成,这些产能未来一旦集中释放,煤化工产品变身“白菜价”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煤化工分会一位专家亦表示:“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煤化工产品暴跌,接下来还会引起在建的煤化工项目资金吃紧,开工率下降,造成前期项目的规划与后期项目的不配套,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各省博弈各打算盘

就煤化工看,煤化工与原煤销售相比,对地方政府的贡献更大。正是在资源大省地方政府极力扭转“卖煤翁”角色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成为不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以项目换资源”的央企和地方煤炭企业也获得了地方政府可以支配的大量煤炭资源,进而实现双赢。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指出,省级地方政府看重的是如何让煤炭资源的附加值更高,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而潜意识忽略了全国产能一盘棋的中央意图。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