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顺境下的逆境观——食品设备类企业走出去的羁绊
  • 点击数:576     发布时间:2013-01-15 17:53:06
  • 分享到:
【慧聪食品工业网】顺境下的逆境观之“食品设备类企业走出去的羁绊”(江浙区域食品设备企业)我国食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为我国食品设备、食品添加剂行业近些年来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提供
关键词:
【慧聪食品工业网】顺境下的逆境观之“食品设备类企业走出去的羁绊”(江浙区域食品设备企业)

我国食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为我国食品设备、食品添加剂行业近些年来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提供了保障。但是,在这种平稳的“顺境”中,“国外品牌侵占国内市场”、“走出去羁绊多”、“生产成本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差”、“缺少强有力的龙头品牌”等问题也是存在的。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推动行业更为快速的发展呢?这需要行业内全体企业、专家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讨、共同努力。

慧聪食品工业网作为食品工业领域的权威媒体,也在为此做着自己的努力——借主旨为“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发展”的“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活动契机,策划了主题为《食品工业“顺境”下的“逆境观”》的系列报道,从“十大评选”50强名单中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围绕上诉话题畅所欲言,提供给行业内企业及专家一个探讨交流的平台。

7月12-13日,慧聪网邀请了华北以及江浙区域的食品设备类企业以“走出去的羁绊”为主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背景:我国食品设备进出口逆差扩大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李树君先生,2012年6月28日在亚洲食品装备论坛会议上介绍:据海关统计,2011年食品和包装机械进出口总额达到7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进口48.11亿美元,增长22.1%,出口24.74亿美元,增长18%。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进出口逆差高达23.37亿美元。从2005年以来统计数字看,虽然进出口波动较大,但进出口逆差在不断扩大。

李树君理事长的数据直观的凸显了我国食品设备进出口逆差正在扩大的现实。那么,这逆差为何会扩大?是因为,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业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遇到了什么阻碍?那么,就来听听江浙区域的食品设备制造企业对此有什么看法。

参与企业代表:(排名不分先后)

浙江温州市龙湾万源食品机械设备厂(以下简称:万源机械)总经理:刘加明先生

杭州亿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大科技)总经理:王成栋先生

瑞安市凯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力机械)总经理:张志申先生

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德宝机械)总经理:蔡秀萍女士

博晟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晟机械)外贸部经理:林女士

温州正宇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宇轻工)销售部经理:沈加浦先生

温州龙泽轻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泽轻工)总经理:项敬泽先生

市场:中东等欠发达地区成为主要市场

所谓“走出去”就是积极参与到食品设备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然而,我国食品设备企业到底走到了哪些地方呢?

从参与讨论的7家江浙区域企业介绍统计,在以中东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7家企业都有业务涉及。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地区仅有1-2家企业称以该区域为主要市场。这种市场布局是因为什么呢?

“在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区,随着他们食品工业的发展,市场机遇大。出于成本的考虑,他们更喜欢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设备。”亿大科技总经理王成栋先生分析到。

“我国制造的设备价格要比国外品牌的价格低上好几倍,作为欠发达国家地区,很多客户只要设备性能差不多的话,对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话,中国的设备在那里就有很好的市场。”博晟机械外贸经理林女士也如是说。

事实也是如此,以中东这些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以中东的阿联酋为例,其凭借着优越的地利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近些年来阿联酋大力发展其旅游服务业,在短短的几年间,这座原本人口不足20万的小城迅速膨胀成了具有140万人口的国际城市。蓬勃发展的加工服务业刺激了市场对包装机械需求旺盛,但其国内的包装机械制造业尚未真正起步,这使其成为国际包装机械行业的竞争焦点,也是我国包装机械企业海外战略的重心。这类客户对“性价比”的看重这为中国包装机械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商机。

但是,欧美作为发达国家地区。他们对食品设备要求高,本地区的食品设备制造业相当发达,这就给中国食品设备商进入欧美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渠道:代理商是否让我们真的走出去了?

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业一直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渠道“走出去”的呢?

“我们走出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展会吸引国外客户主动联系洽谈,也在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信息。”新德宝机械总经理蔡秀萍女生介绍到。

“除了展会、网络推广之外,我们还在哪些地区发展代理商,或者通过国内的一些外贸公司把我们的设备带入国际市场。”龙泽轻工总经理项敬泽先生补充到。

“我们先是由台湾的一家外贸企业把我们的产品带到了欧美市场。但是,客户经过多年的合作便直接联系到了我们,跳过了外贸公司直接跟我们合作,这也是一种走出去的方式,主要要自己的产品品质过硬,就会得到客户的青睐。”正宇轻工销售经理沈加浦先生对代理商的方式做了延伸。

“展会、代理商、网络推广”这些是我国食品设备商“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但是关于“代理商”这一渠道,龙泽轻工总经理项敬泽先生有话要说:“我们是否真的走出去了,这要看你的设备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卖到那些市场上的。”项敬泽解释说,“如果是通过代理商,那么我们的设备是进入到了那些市场,但是我们企业品牌没有进去。这就等于没有真正的走出去。甚至可以说,我们累死累活是在给国外的代理商赚钱。他们拿着我们低价卖给他的设备,在市场上买个相对高的价钱。我们赚的是很薄的利润,他们却拿着数倍于我们的利润。所以,很多情况下,通过国外代理商渠道能使我们的设备走出去,但是我们的企业品牌没有真正的走出去。”

项敬泽的言论,道出了“走出去”更深一层的蕴义——国产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属于一种“走出去”,但是,中国食品设备品牌的“走出去”才是走出去的终极目标。但是,从被拉大的进出口逆差证明,我国食品设备以及其品牌的“走出去”显然还有很多的羁绊。

羁绊:技术创新能力弱,优势也能成羁绊

那么,是什么羁绊着我国食品设备及其品牌“走出去”的步伐呢?这也可以根据走出去针对的含义不同而分类出两个层面的“羁绊”。

首先,关于食品设备的“走出去”。我国食品设备走出去的羁绊主要在于“技术研发能力的落后”。关于这方面,博晟机械外贸经理林女士称:“技术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比如国外一些包装机械可达到每分钟80、90的运行速度,但是国内的只有50次左右。”新德宝机械总经理蔡秀萍女士则更为直接的说:“技术差别还是很大。”

此外,万源机械总经理刘加明先生进一步解释到:“在一些同类设备中,我国食品设备不一定技术比国外的差。但是,差就差在售后服务以及配套技术的开发方面,总的来说我们企业还是缺乏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

我国食品设备“走出去”,技术创新能力弱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种技术的弱势,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食品设备主要以中低端为主,这与国际市场日益高端化的趋向相悖,也影响了我国食品设备走出去的远度和深度。

其次,关于品牌的走出去。一直是我国食品设备企业优势的“性价比”,在本次话题讨论中它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凯力机械总经理张志申说道:“在一些设备方面,国产跟国外的技术差不了多少。但是,价格却差很多。这种所谓的‘性价比’体现出的低价姿态,其实是做坏了自己的品牌,让人容易产生便宜没好的印象。另外,这种‘低价’直接导致了我们得到的经济回报相比国外品牌而言少了太多,使得我们缺少了资金去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去,这种低价姿态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

龙泽轻工项敬泽也同意这样的看法:“之所以我们的品牌没有真正走出去,这种低价的姿态是羁绊之一。正因为这种低价才吸引了国外代理商的注意,他们利用我们低价的差价赚个钵满盆满,但是把我们的品牌给做臭了。”

国内相对较低的用工成本以及其他因素,造就了我国食品设备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据博晟机械林女士介绍:“我国食品设备能比国外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低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价格优势让我国食品设备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食品设备日益明显的高端化需求,我们这种低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低质”,这种优势也转变成了“便宜没好货”的标签,让本就没有什么优势的品牌势力更显得无力。直接阻碍了我国食品设备行业在国家市场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进而阻碍了我国食品设备行业品牌的真正走出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双向输出”呢?

 方法论:技术和品牌都是核心竞争力

改变“实力是硬道理”的片面看法

技术实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硬道理”片面化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何南至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企业自我推广不够,总想靠自己实力说话。其实,实力包括很多方面,形象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很多演员不都是靠包装?一旦成名后,这点包装费用算什么,做企业也是这样。”由此可见,在品牌塑造、自我推广方面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企业还不够重视。

这种有点类似“小农思想”的片面看法,是受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现状的影响。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月28日在成都的亚洲食品装备论坛上,李树君理事长发言中称:“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培养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品牌。”

那么,又该如何培养大型企业集团和品牌呢?

1.品牌塑造和推广平台很重要。万源机械总经理刘加明称:“打造企业集团首先要个体的逐渐强大,所以作为个体部分我们应该善于利用网络、展会已经杂志等平台去塑造个体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平台很重要!”亿大科技总经理王成栋进一步解释到:“一个没有专业度和影响力的平台不可能给我们的品牌带来什么提升。所以我们需要有影响力的平台来提升我们的品牌影响力。”

正如以上两位企业代表所说,大企业集团的大实力需要个体实力的提升来实现,这种实力除了技术水平之外,“品牌影响力”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平台来实现。因此,慧聪网的“十大评选”应运而生,从2008年开始,联合相关行业协会举办“十大评选”至今。四年的历练让评选本身蕴涵了巨大的影响力,带动食品工业上中下游整个链条的参与,以及慧聪网联合其他数百家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得“十大评选”成为行业奥斯卡级别的年度评选。这种影响力定能对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带来积极的影响。

“只要有技术,就能有发展”,这种片面的观点现阶段看来已经有了根本的改观,在话题讨论中,7家企业都认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2.合理使用“性价比”的优势。性价比的优势是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但是,如前面几位企业代表所述,过度的使用低价来吸引客户会让人产生“便宜没好货”的负面印象。更主要的是低价的低利润也让我们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因此,我国食品设备企业在国际上竞争中要合理利用性价比优势。在同类同质产品的竞争中要注意打造品牌,利用品牌影响力来获得客户。从而形成性价比、品牌和技术的三者有机结合制胜国际市场。

对此,万源机械的刘加明和龙泽轻工总经理项敬泽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技术与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性价比是辅助。我们要以品牌、以质量来真正的实现走出去,占有国际市场份额。”

坚信实力是硬道理

作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技术是企业生产的根本核心。然而在我国,很多食品设备制造企业仅仅是在仿制“抄袭”别人的产品设备,而且大多数仿得只是神似而没有质的相同。究其原因,技术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是罪魁祸首。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我们坚信“实力是硬道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含量”。

1.类似产学研的自主研发。博晟机械的林女士就此问题介绍了他们的对策:“现状我们公司通过跟高校的联合,已经组建了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进行自主技术研发。”

正宇轻工的沈加浦先生以自身的例子解释了注重技术研发的好处:“在机械设备的配件钢材等原材料方面,我们不如德国一些国家的耐用、质量好。但是,我们可以在原材料差的前提下做到整机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无几的程度,这主要得益于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通过与高校联合,走类似“产学研”的技术研发道路,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得到自主的研发技术。这是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企业改善技术水平落后最主要的途径。

2.“走出去”也要有“引进来”。6月28日成都的亚洲食品装备论坛会议上,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李树君称:“我们要坚持两个市场并重、两种资源并用、两种战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抢占制高点,谋求新途径。”

综李树君理事长所述,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引进海外资金、技术优势、人才资源及高端设备,提高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水平,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通过合作与竞争,学习和研发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制胜国际市场。

结语:受临近出口港口的区域影响,江浙区域的食品设备制造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较为活跃,然而该怎么真正的走出去、并走得坚定而踏实呢?综上讨论,无非是技术和品牌的双向提升。慧聪网借“十大评选”掀起行业话题的契机,为江浙区域的食品设备企业提供一个共同探讨的平台。然而,观点容易得出,更重要的是在头脑风暴过后,行之有效的方针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执行力。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