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农村环保政策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提及中国仅有约2%的农村污水经过处理。到2015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要从目前的2%提高到10%,乡镇污水处理率要从目前的10%提高到35%。
这也意味着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环保部研究,目前全国约有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共需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
事实上,我国各省市针对村镇污水问题,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广东省实施万村百镇整治工程,从2009年起,全省每年对1万个自然村和100个乡镇进行整治。山东省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和小康示范村镇等活动。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每年拨出7000万元,对郊区42个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支持。
据了解,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机制成熟的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铮认为,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的总体水平低,已建成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低,投资效果差,“以下问题尤其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予以规范:工艺路线不合理。套用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模式,一些应用单位没有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选择适宜技术”。
“由于农村污水排放规模都比较小,不能像城市中那样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只能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因地制宜是农村污水治理比较重要的原则。”日前,在浙江义乌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环保设备及节能产品展览会上,一位来自无锡环保系统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