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党中央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加快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任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广东省一直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沃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省如何继续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为中国发展探索更多新的经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从建设幸福广东到建设美丽中国,南粤儿女应该如何以科技创新意识融入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这是摆在南粤儿女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时代赋予广东省新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新的伟大历史使命,广东省科技厅任重道远。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动力,科技创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这是广东省科技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广东省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只有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催生动力,才是实现广东省再次腾飞的重要途径。正如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所指出的,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上来,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资源,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支撑引领广东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所以,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为,真正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长期生命力的重要来源,是在资源受限情况下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提升,而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来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制度、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创新加以扶持和引导。纵观改革开放走过的30多年的道路,我国一直都在探索一条有效的创新途径,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当前所提出的多种不同层面的创新并举,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成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的概念,可以说是明确了创新的发展途径。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一直以来秉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指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与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传统产业亟须转型升级。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广东省经济的再腾飞,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实现有效的创新拉动。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广东省的历史使命,也是广东省再次腾飞的迫切需要和强大驱动力。“转型升级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支撑。我们要善于创新体制机制,集聚优势资源,突破重点环节,才能真正把思想共识转变为推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李兴华在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报告中,对下一步科技创新驱动广东省经济大发展作了很好的注释。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广东省审时度势,高唱科技创新的主旋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科技工作要乘势而上,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诚如是,幸福广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