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中国医疗影像器械企业的突围之路
  • 作者:网络转载
  • 点击数:473     发布时间:2013-01-27 20:19:15
  • 分享到:
关键词:
把中国的大型核磁共振设备做到欧洲、美国认证以后再出口欧美,我们是最早的那一批人。”曾在多家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就职过的牟晓勇有些羞怯的对记者说,如今年过而立的他已是汇影医疗的CEO。在他的带领下,汇影医疗刚刚拿下全线产品的欧盟认证及即将获得美国FDA510K批准,这标志着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无损伤医疗影像设备公司正式诞生。

出生即入包围圈

中国公民的医疗水平历来为世界所关注,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却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需求越发明显。快速方便的无损影像检查技术,因为其对人体的无害性,逐渐在医疗体检中普及,促进了早期疾病的检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此,健康人也许无从理解,但对类似于癌症这样的重症患者来说,拿到检查结果时间的早晚,也许就将决定他们是生还是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磁共振和超声为代表的无损影像检查技术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银河证券分析数据,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2300亿美元,医疗影像设备及服务的市场规模约为年销售额650亿美元,往后每年不同细分领域复合增长约15~40%。超声设备年平均增长14%,彩超复合增长近30%,专用超声增长40%;而随着无损伤检查的需求增多,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对磁共振的需求越来越大,年增长率近40%,以美国最为突出。
 
而谈起美国的无损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牟晓勇栩栩如生地做了这样的描述:“美国遍布很多医疗影像中心,它和医院是独立的,有license的医生会给需要做检查的病人开一个检查单,病人拿这个单子去影像中心做检查,影像中心只有这些设备和操作的医师,甚至有可能没有这种诊断的医生。”
 
相对于国外市场化机制,为防止过度医疗,我国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以限购和配额的方式分配,影像医生通常和诊断医生是同一个人。但是,政策不同却毫不影响国内对无损伤影像设备的青睐和需求。据专业研究机构预测,今年以后全球超声诊断设备市场将以年均7.2%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52亿美元规模。中国将成为继美日两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推进,国内超声诊断设备将以1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5年内市场份额将超过10亿美元。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我国自主品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GE、飞利浦、西门子、东芝、日立等国际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了我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的75%以上,在中高端市场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80%。
 
无法选择的时代和背景下,汇影医疗一出生就进入了“列强”们的包围圈,等待着汇影人的,也只能是一条突围之路。
 
技术创新凸显汇影优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被人引用过无数次的话,却成了汇影医疗创立过程的真实写照。
 
21世纪初,一群来自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的有志技术和营销人员,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来到一起,汇影医疗就此诞生。牟晓勇向记者透露,汇影脱胎于老牌、大牌医疗企业,却又因为自己的梦而超越之前的企业。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
 
“病人希望更早时候去检查,在早期知道自己的疾病,这无论对国家或个人来说都可以节约治疗费用,像肿瘤这种大的疾病,发现晚了治疗费用相当高昂。我们希望能将无损伤的影像设备普及,真正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做点事。”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创办汇影医疗,牟晓勇毫不犹豫的回答。
上一页12下一页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