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经历了曲折的2012年,2013年的经济将会如何演绎?在即将撕下2012年最后一张日历时,人们都想知道。
深化改革、扩大内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清晰地给2013年交待了任务:这将是启动新的增长引擎的关键一年。经济学人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在展望新一年经济走势的同时也为如何贯彻这个任务出谋划策。
余永定:中国的机会窗口只有5年
2013年,世界经济的亮点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余永定教授日前在上海发展沙龙上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得很明确:在亚洲,在中国。
根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发表的预测,2012年美国GDP增长能达到2.2%,明年,预计的增长数字只有2.0%。“也就是说,该组织认为明年美国的经济形势会比今年还要差。”余永定同样对美国经济前景乐观不起来,“虽然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存在一些复苏的迹象,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开始有所回升,但这种回升是不稳定的,因此,包括许多美国的经济学家都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前途表现出忧虑。”
余永定表示,他对美国经济的担忧还基于一个原因——就是对日本经济长期观察得出的经验。“我从1994年开始,一直观察日本经济,每年至少去日本四次,到现在大约去了60多次了,通过与日本各层面的经济学家及政府官员经常沟通,我感觉到,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虽然日本经济在某个时点可能有所反弹,比如在1996年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一度达到4%-5%,较高的增长让大家开始高兴,日本终于走出经济萧条了,但到了1998年,日本经济又陷入衰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日本平均的GDP增长速度只有0.5%,所以可谓20年没有跨越危机。”那么,现在的美国呢,余永定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性质和以往不同,比以往的危机都要严重,因此,美国经济的恢复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去杠杆化的过程。“去杠杆化的过程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对于欧洲经济,余永定更是表达了强烈的担忧,“欧洲就更惨了,我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的外国经济学家,没有任何一位对欧洲经济前景表示乐观。现在的欧洲经济仍然看不到出路在哪里。”余永定强调:“欧洲的问题,首先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世界经济的亮点在亚洲”,余永定引用了新加坡发展银行所作的一项研究报告,这项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数年,美国、欧洲、日本经济都没有太大的增长,而亚洲十国,包括中国、印度,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增长。这十个国家的总体增长达到怎样一个水平?形象的说法是,等于在4年内创造了一个德国经济。余永定指出:“就目前情况而言,亚洲经济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唯一的希望。那么,这个希望最大的源泉来自哪里?实际上来自中国,我们来看一个数字——亚洲经济增长的56%来自于中国。”
不过他话锋一转,提醒我们也不要对中国经济表现出过高的期许,“中国确实已经趋稳回升,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千万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这种调整会使投资增长速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增长造成影响。”
余永定对于中国经济走向的判断冷静而客观,“无论是从人均角度还是从资本存量角度来讲,我们都离发达国家距离非常遥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最近这几年内,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放缓至7%-7.5%,在这样一种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应抓紧时间,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调整期过后,将会迎来超过8%的增速,高速度增长可能可以延续10多年。”余永定最后提醒,“我们的机会窗口只有5年,如果5年之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顺利完成,那么,中国经济将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陈晓升:“能源互联网”重塑人际关系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促进中国的财政税收改革、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将由此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这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升日前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校友论坛”上发表的观点。在他看来,2013年甚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陈晓升指出,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原来的30%多迅速上升到51%。但当时的城镇化采用的是规模扩张的方式,如今的城镇化再沿用过去的老路已然行不通。在他看来,中国城镇化的空间非常大,美国、日本、韩国的城镇化水平都达到80%甚至90%。“经济增长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靠要素驱动,包括人口红利、资金堆积和技术进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即进入依靠效率驱动的第二阶段;当人均GDP到了9000美元以上,就不能单纯靠效率了,而是取决于创新。”陈晓升表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来自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其中城镇化是一个完美的设计。”
在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与以往相比,这次更加强调人的需求。这个完美设计有很多约束条件,第一个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陈晓升说,“就是城里人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农民也要享受。那么,问题就是资金从哪里来?这就倒逼收入分配改革,倒逼财税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政府拿得少一点,老百姓拿得多一点,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第二个约束条件是水、能源等。”他举例说,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宁夏,为什么方圆三百里内的人都跑到银川去?因为银川有水。“这一定会倒逼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也是十八大报告中除了讲历史外,唯一一次冠以‘革命’二字。”
演讲中,陈晓升还特别推荐大家阅读《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这本书的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该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以及如何生活。
陈晓升还以申银万国研究所为例说明,“我们在上海总共有180个分析师,聚焦不同行业。我们会把制造业分成两条线:一是物理条线,从铁矿石、煤炭到各种金属制品;二是化学条线,从原油开始到各种塑料等等。它的起源都是能源矿产,如果根源处发生结构性改变,整个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他认为,节能环保会成为中国未来“最优成长力行业”。
陈晓升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还将倒逼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或以“三个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第一是价格市场化,就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第二是渠道市场化,即金融业混合经营;第三是产品市场化,市场化会创造各种各样的产品,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反过来才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必须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市场能力,才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城镇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市场要关注医疗民生保障行业、关注新能源产业、关注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关注创新行业。”他总结说。
关于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陈晓升则点明要把握两个时间点。第一个时点在4月,此时是政策酝酿和出台的关键时点;第二个时点则在10月,此时重点关注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的全盘政策料将出台。“只有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此时需要观察前期酝酿的政策能不能落地。”
此前,申银万国已经发布了2013年宏观经济报告,该机构对明年中国经济的判断是弱复苏,并预测全年GDP增长维持在7.8%上下。从2013年四大投资点来看,房地产投资仍然会下降,制造业投资基本持平,服务业平稳上升,基础设施会继续上升15%左右,由此确保明年固定资产投资仍然维持在25%,这是中国经济2013年重要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