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考
  • 作者:王亚丰
  • 点击数:620     发布时间:2008-12-17 15:30:17
  • 分享到:
关键词: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就是中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从统计数据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公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占90%左右,现在则刚刚超过50%,而从对GDP的贡献度来看,公有经济的比重已经不到一半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更快。2004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11.6亿美元,同比增长68.6%,增幅超过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005年,中国的民营经济行业领域进一步扩大,逐渐进入到垄断性行业、公用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建设、国防军工、金融以及国有经济重组等六个大的经济领域当中。其支撑国家经济作用越来越强。据有关部门统计,民营经济的生产和销售总额已占到全国商品生产销售总额的60%以上。全国民营经济前500强,平均资产规模已达到近13亿元,平均销售收入已超过14亿元。再加上中央政府适时地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放宽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如,1988年修改宪法时明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制度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相应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宽松,法律地位越来越巩固,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越来越提高。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当今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更突出的问题,象企业微观环境改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融资渠道、创新能力以及人才保障等问题,等等。

    二、民营经济存在主要问题

    (一)融资困难

    今年是落实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一年。融资困难是民企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融资除了抵押之外,还要有信用保证。首先在全国建立信用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其次是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主要表现在改善融资结构、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优化储蓄结构、稳定金融体系,便于海外资本投入,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过分依赖银行、融资渠道单一局面,同时克服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商誉较低,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能力。
 
    (二)环境发展滞后

    一方面是企业微观竞争环境的滞后,使其不能快速发展。微观竞争环境包括要素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市场需求和企业竞争战略四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比较优势阶段,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微观竞争环境里的要素条件。在要素条件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比较差。首先,中国因为户口等因素的限制,使劳动力的流动不够充分,其次,在资本市场上,中国更倾向于效益较低的国有企业,每年有大部分资金流向国有企业,这导致民营企业获得资金困难。

    另一方面是软环境亟需完善,长期以来,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近年来政府对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面和制度面的种种歧视,始终没有达到它应有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民族企业发展滞后,国民经济出现低效增长。

    (三)创新能力严重滞后

    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价格竞争让位于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正泰集团、万向集团、联想集团的实践均表明,强烈的企业创新冲动与偏好,是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调查发现,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融资能力差,而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进行产品和渠道的创新。另一方面,他们也满足于跟随和模仿战略,甚至是盗用其他企业的技术,甘愿冒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风险。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在传统产业之内,创新较难在短时期内产生明显效益,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这是制约民企竞争力重大瓶颈之一。

    (四)运营成本高

    一是信用维持成本高,私营企业的信用的确是社会信用里的一个薄弱环节,既缺乏系统的事前教育,也缺乏事后的惩罚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建立一定是以一套信息系统为平台才能实施的,而此套系统的建立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二是商务成本高,由于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和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共同构成民营企业的商务成本,并且,民营企业仍处于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竞争力的阶段,对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高度依赖倾向。再有,信息成本也是决定企业商务成本从而决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更是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人才缺乏日渐突出

    虽然在一定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家族式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实行多元化发展时,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目前,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人才荒”日渐突出,尤其是企业经营者----职业经理人。

    三、民营经济应实施的发展战略

    (一)品牌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的产业和产品的保持上,而应引入新技术,从事新的行业,开发新产品,否则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会失去竞争力。因此,一要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加快产业升级和业技改步伐,以及加快名牌产品培育、开发和整合力度,推进企业和产品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跃上新台阶,树立民营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为此,一要大力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投资以及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素质;二要加快产业及低技术含量的民营企业的技改步伐,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开发新产品;三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要大力扶植一些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动,提高技术合作和自我开发水平,形成技术优势,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三)人才开发战略

    民营企业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突出位置,强化内部管理,理顺用人机制,加快改革分配制度,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用人之道。当前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开发,使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为企业工作。提供三个有助于规范经营者行为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一般采用“购股权”计划和“经理人期权”计划,监督机制一般建立一套由独立董事会、投资者、企业董事会以及公共媒介等内外机构组成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制约机制是指通过对经营者奖惩从而使企业代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效现代管理体制引入民营企业,将从最底层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四)开放带动战略

    实践证明,实施开放战略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加入WTO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这将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重点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五)规模发展战略

    扩张现有企业的规模,是迅速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力培植优势行业和产品,尽快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有品牌优势和能代表民营经济水平的骨干企业群体。要鼓励拥有特色产品、品牌产品的民营企业膨胀规模,提高档次;政府也要重点支持,优先发展,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形成一大批综合实力强、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要通过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置换重组一批;同时,坚持“大中小”并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尽快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效应显著、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产业集群。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