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加强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2007年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精神,要求高度重视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位科学家前辈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这一重要观点。
遵照温总理批示精神,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四部门共同推进创新方法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更好推动创新方法工作,四部门于2008年10月9日召开会议,正式成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担任主任,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齐让担任副主任的创新方法部际联席会。会上,万钢作了重要讲话,此文为万钢部长在联席会上的讲话。
创新方法工作部际联席会的成立,是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批示精神,共同推进《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
借此机会,我对推进创新方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这一重要思想对当前科技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食品安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蔓延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等全球性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更加复杂,自然、工程、生物、经济、管理、政治与社会等学科研究不断交叉融合,迫切要求转变传统的方法范式。尤其是今年是自然灾害与生产性事故频发的一年,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断加强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德国的机械设计理论教育方法里面包括大量的TRIZ方法,他们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就要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并且要在若干个解决方案当中找出一个网格后才做出决定,这已经成为一个定式。在企业生产方面,质量检测方法、生产程序管理方法等都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实验室工具配置方面,德国的研究者往往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经费自行研制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开展一流的高水平研究,而我国的研究者自主研发仪器设备少,往往是更信任从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值得我们称赞的方法创新事例。例如,航天部门某机构在汽车空调的科技研发过程中,就在引进的技术设备中融入了自己的方法;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之所以能够达到时速350公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对轨道的减震性、转弯半径等在设计思路上进行了创新;在TDS-CDMA技术开发的测试设备中,就有许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视仍明显不够,这些在方法上实现突破与创新的案例仍为数不多。在科学思维方面,科学思维培育方法相对落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的科技发展缺乏长期性、持续性和系统性,难以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在科学工具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在当前的某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标的导向下,许多科研工作者似乎根本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去“利器”或“磨刀”,科学仪器设备更是严重依赖进口,并常常以此为荣。这些问题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方法创新的迫切需求。为此,王大珩等三位学界前辈上书温总理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根本之源”这一重要思想,这对我们当前的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创新方法是有效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单一科技计划、科研项目或攻克某项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与传统的科技计划也有明显的不同。
在创新方法工作中,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创新方法工作的推进,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跟踪模仿,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切实推进创新方法工作,增强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前期,在我们四部门共同推动下,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推进了科学方法大系研究编制、10000个技术难题和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创新方法试点省的建设、企业“讲比活动”等创新方法工作,成效显著。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等各方面也逐步形成了关注方法、重视方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然,作为一项崭新的、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创新方法工作还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落实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切实将创新方法工作摆在推动自主创新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各项工作。
一是,通过部际联席会协调机制,发挥专家顾问组的咨询作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部际联席会是我们四部委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协调机制,联席会要建立例会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相关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大力推动创新方法的合力。同时,联席会还要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咨询作用,对创新方法工作方向、重点任务等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大力推动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建设。创新方法工作涉及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等群体,领域宽、范围广。要做好相关工作,须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团结关心和从事创新方法工作的各界人士,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创新方法工作。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正式批复筹备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为此,我们要按照相关要求,积极筹建,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新方法搭建工作平台。三是,加大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投入。一方面,要积极与中央财政协商,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创新方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科技计划渠道,对重点学科、重点领域技术发展的方法研究工作予以重点支持。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界重视创新方法工作。科技部将把创新方法纳入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当中,并作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工作的重点和重要抓手。现阶段,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创新方法相关要素纳入科技计划立项申请、成果验收及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导创新方法的需求者参与创新方法工作,并把创新方法应用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工业流程中,使其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创新方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新方法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五是,深入开展“创新方法与自主创新战略关系”重大问题研究,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创新方法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在推进创新方法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创新方法,促进创新文化的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创新方法涵盖的领域,促进各种创新方法的研究和综合,对技术创新方法、产学研合作方法、技术创新过程控制方法以及创新与需求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搞清创新方法怎么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环境和土壤有利于创新方法的应用和发展等问题。
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方法创新。希望我们四部门以部际联席会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努力把创新方法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切实为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方法和工具支撑,为大幅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